美國國防部6日發布中國軍力報告稱,繼在吉布地建後勤保障設施後,中國將在與其保持長期友好關係的國家建更多軍事基地,其中包括巴基斯坦。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7日回應《環球時報》記者提問時表示,這是臆測性的,我想強調的是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友傳統好鄰邦,兩國長期以來在各個領域都開展了廣泛的合作,致力於互利共贏。
中巴友好合作不針對任何第三方,也符合各自的國際承諾。
除了臆測中國將在友好國家建更多海外軍事基地,報告還宣稱,中國軍力2016年在大額軍事預算的支持下發展很快,五角大樓估算當年的中國軍事開支超過1800億美元(約合1.2萬億元人民幣),高於中國官方公布的9543億元人民幣的軍事預算。
在南海問題上,報告稱,截至2016年底,中國在南沙群島永暑礁、渚碧礁、美濟礁施工建設能容納24架戰鬥機的飛機庫,以及兵營、通訊設施等,每座礁的飛機跑道長度都超過8800英尺(約合2682米)。
如果全部竣工,中國能在南沙群島部署三個飛行團。
華春瑩對報告做出總體回應說,美方的報告罔顧事實,對中國的國防建設妄加評論,對中方維護領土主權和安全利益的正當行為說三道四,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中方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是維護亞太乃至世界和平的堅實的力量。 中國的國防建設是為了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一個主權國家的正當權利。希望美方能摒棄冷戰思維,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軍事發展,以實際行動維護中美兩國和兩軍關係的穩定發展。
東方時事評論員就發表評論稱,美國智庫說得中國已經秘密制定了在特殊和緊急情況下,中國軍隊將緊急入朝穩定朝鮮局勢和同時接管朝鮮核武庫的一整套軍事計劃。
但是,在我們(東方評論員)看來,中國這一整套在特殊和緊急情況下,中國軍隊將緊急進入朝鮮的軍事計劃。
卻怎麼看怎麼象都覺得,這更象是一整套中國秘密制定的在特殊和緊急情況下,中國軍隊將緊急進入巴基斯坦的軍事計劃(看來,穆沙拉夫暗示中國出兵巴基斯坦還真不是空穴來風啊,中國很可能還真有這麼一個打算和秘密軍事計劃!)。
我對此認為,一旦中國軍隊真得能藉助這次以美國為首的聯軍(這主要就是指美國和其它北約歐洲國家駐阿富漢的軍隊)以打擊阿巴邊境(巴基斯坦境內)地區的巴武裝分子為名,單方面強行進入巴基斯坦境內展開進行所謂的反恐軍事行動的機會,在得到巴基斯坦政府的正式請求和准許之後(其實,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在1月11日接受新加坡《海峽時報》採訪時,已經有在暗示中國出兵保護和幫助巴基斯坦的意思了)再加上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之間本來就有隱形的雙邊安全防務協議(是用比較隱晦的文字和字眼進行敘述的),中國就可以名正言順堂堂正正的出兵巴基斯坦了!
而在中國幫助巴基斯坦維護了國家安全和穩定了局勢以後,中國仍然可以以美國為首的聯軍依然對巴基斯坦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為由繼續在巴基斯坦駐軍,一直到以美國為首的聯軍不再對巴基斯坦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為止,這句話的深層次意思就是說,只要一天美國的中東戰略不失敗,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就會繼續對巴基斯坦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一直要到美國的中東戰略徹底失敗了以後,以美國為首的聯軍才不會再繼續對巴基斯坦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還有,中國軍隊進駐巴基斯坦的幾個好處:
第一、中國軍隊進駐巴基斯坦以後,這條中國通往伊朗唯一的巴基斯坦陸路戰略通道和戰略走廊就徹底穩定了和穩如泰山了(美國要是以後還想破壞甚至是切斷這條巴基斯坦陸路戰略通道和戰略走廊的話,恐怕就要比登天還要難了)!
第二、中國軍隊進駐巴基斯坦以後,就直接起到了策應和同時給伊朗大大得壯膽的目的(美國以後要是還想打伊朗的話,就真得需要仔細的想想和好好的掂量掂量了,美國到底還有沒有這樣的膽量和能力?!)。
這樣一來,伊朗以後就完全可以更加大膽和大力的幫助中俄的中東戰略了(只要以後在中俄及其中東戰略需要時,伊朗就可以更加大膽和大力的對抗美國和以色列了)!
第三、隨著伊朗膽子的壯大,屬於伊朗同時現在也是屬於中俄勢力範圍的敘利亞、黎巴嫩真主黨、巴勒斯坦哈馬斯,它們三個的膽量也會隨著壯大的。
第四、中國軍隊進駐巴基斯坦也是對印度的一個極大牽制!
第五、中國軍隊進駐巴基斯坦可以大大得加強和增強對先從非洲用船通過海運運輸到巴基斯坦港口上岸,然後再從巴基斯坦通過陸路運輸到中國(中國進口非洲)的非洲能源和原材料在運輸途中的安全係數!
第六、只要中東和南亞(南亞主要是指印度)一有狀況發生和出現,中國駐巴基斯坦的軍隊到時候就能迅速的做出相應的反應與行動來。
所以,只要一旦中國真得能出兵和進駐巴基斯坦的話,中俄的中東戰略就徹底穩贏了(而且,中國此舉獲得的其它利益和好處也是多多的)!這就要看,美國這次到底給不給中國這樣寶貴和珍貴的機會了? 為什麼巴基斯坦離不開中國:看完就明白了
中巴的親密關係世所共知。在外交場合,巴基斯坦向來對中國鼎力支持;面對印度的挑釁,中巴更是長期共同進退。
巴基斯坦甚至超越了朝鮮、越南這些傳統鄰國加社會主義兄弟,成為中國眼中最值得信賴的夥伴。
但是,在以前可並不是這樣;近代以前,因為太過遙遠,兩國幾乎沒什麼聯繫;新中國成立之初,巴基斯坦甚至還跟中國敵對過一段時間,直到六七十年代才冰釋前嫌,然後感情迅速升溫。
中國與巴基斯坦會成兄弟關係是怎樣形成的?這個問題,或許可以從地緣政治層面找到答案。
巴基斯坦的地緣結構不錯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巴基斯坦的國情:這個伊斯蘭大國地處南亞次大陸西北端;
國土面積大約88萬平方千米;人口近2億。地緣格局層面,印度河自喀喇崑崙山脈發源,由北向南貫穿國土,是維繫巴國命脈的生命之河。
河水流經形成的沖積平原,為發展工農業提供了天然的基本條件,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巴基斯坦的核心主體板塊;
中巴兩國軍人友好交流
東北方向號稱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阻斷了印度河流域乃至南亞次大陸與東亞的交流;西北部的興都庫什山脈和西面的俾路支高原,則是巴國跟伊朗、阿富汗的地緣分割線;
東面,一個總面積高達60萬平方千米的塔爾沙漠,橫亘在印度河流域跟南亞最大板塊——恆河流域之間。至於南部,則是浩瀚的印度洋。
就這麼看,巴基斯坦的地緣結構不錯,稱得上是一個四塞之地。但是也有硬傷:它賴以立國的印度河流域,被恆河流域壓制。
其實在次大陸,印度河與恆河流域一向齊名,是次大陸的二元核心板塊,但二者作比較的話,恆河流域比印度河流域有兩大地緣優勢: 第一,是板塊體量龐大,地緣實力更強。恆河長度兩千五百千米,印度河只有一千三百千米;
在流域面積方面,兩河倒是差不多;只不過印度河流域降雨量匱乏;恆河中下游卻是降水豐富。鑒於淡水是發展發展工農業的基本條件,所以恆河流域的潛力更大。
巴基斯坦傳統建築
英國的統治,進一步加劇了印度的宗教和文明矛盾
第二,在南亞次大陸範圍內,而恆河處在板塊中央,印度河流域卻處在西北角落。這也就是說,恆河平原更適合做南亞次大陸的地緣核心。
相對於印度河,恆河平原不但更強大,還能憑藉「中原」的區位優勢,就近掌控德干高原、孟加拉等其它板塊,而印度河流域由於過於偏僻,所以無法做到這一點。
正因為如此,雖然印度文明是在印度河流域發源,但隨著時光流逝,這個古老文明的核心區域轉移到了恆河大平原上,印度和流域反而成為邊緣板塊。
中巴邊境軍人友好合作
按常理說,不管印度文明的中心是恆河還是印度河,它們整體上都歸屬次大陸,所以一般情況下,這種地緣博弈和核心遷徙,不至於發展到引發文明分裂的程度——比如,古代中國的核心區就從黃河流域轉移到了長江流域,但他們照樣都是中華文明的組成部分。
可是南亞次大陸卻不一樣。因為在文明核心遷移的同時,印度河與恆河這兩大板塊,在文明體系方面分道揚鑣——政治上,形成了印巴兩國,文明體繫上,印度河板塊,這個印度文明的發祥地,最後竟被伊斯蘭吸納。
之所以如此,全因中亞板塊對印度河流域的衝擊。
相對於喀喇崑崙山脈和西藏,俾路只高原和興都庫什山脈的地緣阻斷功能較弱。
所以中亞與南亞的交流相對頻繁。公元7世紀起,伊斯蘭文明開始東進,將中亞游牧民族陸續吸納。在完成對中亞的整合後,伊斯蘭教依附於中亞突厥系遊牧武裝,逐漸穿越興都庫什山脈,侵入南亞次大陸。 當時的伊斯蘭文明,綜合實力遠在印度文明之上;而印度文明在政治上缺乏凝聚力,面對伊斯蘭體系的中亞突厥勢力時處於下風,不少傳統勢力範圍都被伊斯蘭吸納。印度歷史上的德里蘇丹國、以及赫赫有名的莫臥兒帝國,都是進入南亞的突厥系伊斯蘭勢力所建。
中印領土爭端示意圖
只不過伊斯蘭雖然總體占優,但其主體核心區位於中東,影響力到南亞已是強弩之末,不足以將印度文明徹底取代。
但儘管如此,伊斯蘭文明仍在部分板塊實現了替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印度河流域和孟加拉。
進來以後,伊斯蘭文明相對衰落,英國為代表的基督教文明,開始統治印度。
中巴友好合作
不過英國的統治,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式殖民統治,目的是奪取利益,對文明同化興趣不大。
再加上印度文明規模龐大,與英國相隔萬里,在這種情況下,英國維護自身統治,有意抬高信仰伊斯蘭教、錫克教的少數派族群,以協助其壓製做對多數的印度教——而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印度的宗教和文明矛盾。
二戰結束後,日不落帝國瓦解,英國退出南亞次大陸。而出於遏制印度的考慮,英國以宗教為劃分標準,讓信奉伊斯蘭教的印度河流域與孟加拉脫離印度,成立巴基斯坦國。
這當然會引發印度的不滿。而歷史宿怨、領土糾紛,文明體系的衝突以及恆河、印度河兩大板塊的地緣矛盾,尤其是印度一統南亞的決心,致使印巴矛盾急劇惡化,戰爭很快就在兩國之間爆發。
當然,巴基斯坦不可能是印度對手。幾次印巴戰爭,都以巴基斯坦戰敗告終;尤其是第三次印巴戰爭,東巴基斯坦被印度攻占,成為獨立的孟加拉國。
國土慘遭肢解,巴國憤怒可想而知。但很顯然,僅憑印度河流域的地緣實力,巴基斯坦根本不足以抵禦印度。所以引入外力,成為巴基斯坦的必然之選。
在以前,伊斯蘭和英國都曾扮演過這個外力角色。但現在伊斯蘭文明已不復當年輝煌;而英國也已退出南亞,所以,這時候的巴基斯坦把希望寄托在了美國身上。
美國不僅在全球範圍內實力最強,在印度洋板塊同樣是最強的霸主。而最關鍵的是,美國在印度洋的主導地位,跟印度獨霸印度洋的戰略構想形成天然衝突。
對美國來說,支持巴基斯坦,不但可以牽制印度,還可以遏制蘇聯(因為印度在西藏跟印度洋兩大板塊分別跟中美有結構性利益衝突,所以印度是蘇聯的天然朋友),在冷戰格局下,這符合美國利益。
但雖則如此,巴基斯坦並沒有獲得預想中的保障。幾次印巴戰爭中,美國對巴基斯坦的支持力度都並不算大。為什麼美國對巴基斯坦這麼吝嗇?這與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密切相關。
美蘇兩國都位於北半球北部,二者地緣博弈的主戰場在歐洲和東亞;海上主要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甚至北冰洋。印度洋板塊跟美蘇都不搭界,是冷戰邊緣地帶,所以美國在這裡的資源配置相對有限。而這有限的力量,美國還得主要得用用來控制中東。
對美國來說,大力支持巴基斯坦,一來力有不逮,二來會加劇跟印度的衝突。強龍不壓地頭蛇,印度好歹也是印度洋區域的最強土著勢力,真把它逼得翻臉,會嚴重影響到美國在印度洋乃至中東的利益。
所以,為了避免把印度惹毛,美國也不願幫巴基斯坦太多。
既然美國靠不住,巴基斯坦還能指望的,就只有中國了。
工業文明條件下,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強,西藏高原的海拔已不足以完全將東亞與南亞徹底隔絕——這也就是說,中巴合作,有了地緣關係上的可能;而與此同時,青藏高原畢竟是世界屋脊,就算科學技術日趨發達,它的阻斷作用依然相當程度上存在。
換句話說,中巴有了交流的渠道,但這種渠道相對較窄,這天然決定了中國不可能像印度那樣,去打巴基斯坦領土的主意——正因為如此,巴基斯坦才敢放心大膽的跟中國合作。
而從中國角度來說,西藏歸屬中國的現實,決定了中印之間的矛盾是結構性的;而把目光再放長遠些,中國經營印度洋的努力,必然會受到印度的阻擾。所以與巴基斯坦合作,牽制印度,也符合中國利益。
地緣格局的差異,決定了中美面對巴基斯坦時,有著截然不同的戰略考量。國家利益決定了,美國不能對巴基斯坦投入太過;而中國卻願意對巴基斯坦大力支持。
雖然在全球範圍內,美國的實力遠在中國之上,但巴基斯坦對兩國不同的戰略價值,決定了反而是中國更願意對巴基斯坦提供幫助。既然印巴的結構性地緣政治矛盾無法消除,那麼,中國與巴基斯坦的深厚友誼,也就絕無可能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