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4月15日中午12點,新加坡新增447個新增病例,總計達3699例。其中個不相關案例。鄰國馬來西亞新增85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雖然累計突破5000,卻是一個月單日新增最低,在嚴格的封鎖禁令下已現拐點!!
我們以中國經曆的整個疫情過程來分析,看看新加坡到底離拐點還有多久?
新冠疫情完整周期包括四個階段
回顧疫情發展的這一段時間,我們可以將其大致分爲四個階段。分別是:初現階段、暴發階段、控制階段、收尾階段。
1月30日前可視爲疫情的初現階段。
一個標志性事件是武漢封城。自1月23日10時起,武漢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能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封城後的第四天,武漢新增確診病例數猛增11倍。
與武漢封城同一日,浙江、廣東、湖南啓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次日,湖北、天津、北京、上海等省份也啓動一級響應。截至1月29日,全國31個省份全部啓動一級響應。
1月31日~2月16日是疫情的暴發階段,這一階段的特征是全國確診病例數不斷增長,攀上高峰,並在高位震蕩。
1月31日,我國新增確診病例突破2000例,持續至2月12日到達頂峰14000余例,之後開始回落,但依然超過2000例。
這一階段,除了武漢,湖北的孝感、黃岡等地也開始暴發,成爲全國除武漢外最嚴重的城市。非湖北的其他地方如溫州也出現因確診人數暴增情況,一度成爲全國除湖北外確診人數最多的地級市。
2月17日~3月5日是疫情控制階段。
2月17日,新增確診病例數開始從1886例回落,2月19日降至1000人以內,此後一段時間內一直在低位遊走,到了3月5日,新增病例僅爲143例。這說明一段時間以來的治療、防控得以見效。
除了新增確診量,這一階段幾個標志性數據值得關注。
首先是現有確診病例數。2月18日,全國現有確診病例數開始掉頭向下,這意味著治療壓力開始有所減輕。
其次,2月18日當天,我國新增治愈病例數開始反超新增確診病例數。這一切都說明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經過前一段時間的暴發,已經基本得到控制。
3月6日至今是最後一個階段——收尾階段。
6日,新增確診病例數降至100以內,從9日開始,全國新增病例基本保持在20人左右。從治愈率來看,3月7日開始,治愈率超過70%,截至3月19日,治愈率已接近90%。
可以看出,2個月是疫情所需的全部過程,這也體現在了亞洲的另一個國家韓國。而新加坡因爲歐美輸入性病例的增加,導致防控工作部署突緊,而真正的強制或者說升級的防疫措施是從3月22日或是3月23日開始,主要標志就是禁止所有旅客前來新加坡!!普遍的2個月的抗疫艱苦戰鬥到目前爲止還剛接近一半,預計高峰的峰值會在一個月的時候達到,也就是在4月25日左右。5月後疫情過了拐點,趨于全面下降趨勢!!
爲了配合抗疫工作,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從今天4月15日中午在面簿上宣布,有鑒于目前的阻斷措施,烏節路的54個指定吸煙區將從即日起關閉,當局將會在這些地方放告示提醒。當局也提醒所有該區的業主和吸煙者,不可以在烏節路的禁煙區吸煙。
與此同時,新加坡環境局也宣布那些在烏節路以外的吸煙角落也將關閉,這包括那些在咖啡店和小販中心的吸煙角落。
相比起在家出行受限制,疫情受害最大的便是與家人分離的人們。住在新山的獅城德士司機在馬來西亞封國期間,留在新加坡打拼賺錢,無法越堤有家歸不得,一個月來以車爲家,遭遇引得乘客唏噓不已。這名德士司機是新加坡公民,但他卻住在柔佛新山,
自從4月18日馬來西亞爲對抗2019冠狀病毒疫情而封國以來,他就無法再回家,一天的吃喝拉撒都在他的計程車上,更像是一個開著出租的流浪漢。
有的人滯留新加坡回不去大馬,當然也有人滯留在大馬回不了獅城。
蘇永瑞是一位新加坡公民,在馬來西亞當農場菜園主。,原本天天越堤往返于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之間工作和管理,因馬國控制2019冠狀病毒疫情而延長“鎖國”,無奈地要待在馬國住在菜園裏,也已將近一個月沒回家見太太和女兒。他表示:“沒辦法,要打理菜園,看疫情再決定什麽時候回家。” 不過,雖然人走不了,但貨還是照樣流通,“我的菜每天都送到新加坡,沒問題。”
蘇先生表示,目前的問題是,如果現在回去新加坡,接著就會進不去馬來西亞,那菜園就沒有人看管了。菜園是全家的生意,需要養活一家子人和員工們一家子的人。在這段特殊時期,他和菜農們只能被限制在山裏和菜園中,若要出去也只限制一個人出去爲所有員工采購生活用品!
因爲疫情,很多人不得不調整生活,宅在家裏,但是相比這些與家人分離的朋友,其實我們能和家人一起在家抗疫,真的已經是非常幸福了!
今天網上也在瘋狂傳著這樣兩張圖片。因爲根據政府的最新規定,除了2歲以下的孩子或者是戶外運動的人,其他人都必須強制戴口罩。因此很多人紛紛想出了奇葩的招數,建議沒戴口罩的人看到環境局的執法人員後就跑,這樣就不會被抓了,因爲這樣屬于戶外運動。
可是爲了大家的健康,經濟的恢複,家人的團聚,這麽做你心裏過得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