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出席世界銀行和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競爭力研究所聯辦的經濟論壇時指出,基礎設施是可持續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各國不應好大喜功,“爲了建而建”,而是確保基礎設施具備三大要素——節能、惠及社會各群體和帶動創新。
經濟迅速發展的亞洲急需更多基礎設施,但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指出,各國不應一味追求建得更多、建得更大,而應仔細做好規劃,確保基礎設施的可持續和包容發展,並在項目中運用科技推動創新。
他昨晚出席世界銀行和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競爭力研究所聯辦的經濟論壇時指出,基礎設施是可持續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良好的基礎設施可吸引更多投資、創造好的工作,以及爲人民提供高質量的生活環境。
黃循財說:“亞細安直至2030年每年需要2000億元的投資。這也是爲何在新加坡看來,我們完全支持像‘一帶一路’這類加快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的計劃。”
但黃循財也強調,各國不應好大喜功,“爲了建而建”,而是確保基礎設施具備三大要素——節能、惠及社會各群體和帶動創新。
“要取得可持續經濟發展和環境與社會和諧的理想結果,這是最好的做法。”
這項經濟論壇今年以“基礎設施發展帶動經濟競爭力”爲主題,出席活動的包括印度尼西亞國家發展規劃部長班邦(Bambang Brodjonegoro)。
舉本地采用區域冷卻系統爲例
黃循財談到新加坡基礎設施規劃時,向在場出席者說明我國在可持續與包容發展,以及創新這三方面作出的努力,例如我國安裝大量的太陽能板和采用區域冷卻系統(district cooling)減少能源消耗、爲國人提供負擔得起的組屋和公共交通系統,以及采用新科技和創新方式興建樟宜機場第四搭客大廈等基礎設施。
他也指出,創新其實有助提升基礎設施的包容發展。“亞洲開發銀行估計亞洲成年人中,只有三成擁有銀行戶頭,但擁有智能手機和網絡連接的人卻很多。有了金融科技,他們能得到更便宜和高效的銀行服務。”
在對話會上,亞洲競爭力研究所所長陳企業博士詢問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倡議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如何緩解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對此黃循財指出,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瓶頸不在于缺乏資金,而是項目的投資回報率不大,難以吸引銀行或國際投資者。
他認爲,若能采取統一的項目合約範本、完善仲裁制度,以及讓投資者更容易了解投資風向,區域基礎設施項目才能有效吸引資金。
黃循財說,新加坡與三大多邊發展銀行——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和亞投行的關系良好,而新加坡擁有融資、糾紛仲裁、法律咨詢、工程等多個産業,適于協助重塑基礎設施項目。“我們和三大銀行正在探討新加坡在這個過程中能如何進一步給予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