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菜以食材原生態、做法以炖爲主、外觀不修邊幅、菜碼巨無霸而聞名于世。小雞炖蘑菇、鐵鍋㸆大鵝、殺豬菜,幾乎成了外地朋友來東北打卡的必點菜。但是,在東北人眼中,那一道菜才是家常菜中排名第一,點擊率最高,最受歡迎的?
這是一個東北人聽了會沉默,外地朋友也很好奇的問題。是啊,都知道東北人熱情好客,朋友來了恨不得把自己認爲最好吃的菜一桌點完,然而,大魚大肉喝過大酒送走朋友之後,你最想吃的是什麽菜?
東北人性格外向,平時一般很鬧騰,能夠讓東北人沉默的問題,一般要深入到拷問靈魂的層面才可以。于是我也很好奇,用了差不多一年時間,在聊天時有意無意的把話題引向這個問題。不出意外的是,每個人聽了都會安靜上那麽幾秒,然後給出答案,並且開始滔滔不絕的陳述自己的見解。
于是在聽取了大量意見後,我終于得出了結論,這個神奇又神秘的菜居然是——-尖椒幹豆腐!而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諸如雪衣豆沙、鍋包肉、殺豬菜等。
這是一道很神奇的菜,在我提出話題時甚至在原材料上就引起了爭論。尖椒幹豆腐的食材很簡單,一個尖椒,一張幹豆腐。尖椒被大家自動忽略,爭議的焦點出現在幹豆腐上,每個人都認爲自己家鄉的幹豆腐最好吃。
有一天,我打車回家。東北的冬天一般出租車上都有好幾個乘客,大家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當我提出這個問題後,果然大家因爲“那裏的幹豆腐”好吃而起了爭執。出租車司機師傅是榆樹人,另外一個乘客是德惠人,而提出這個問題的我是來自幹豆腐原材料産地的人。
當榆樹和德惠兩地因爲爭奪吉林省最好吃的幹豆腐歸屬地,語言藝術無限升華時,我認爲語言已經蒼白無力,是時候用行動來證明了。
此時車子正好路過交通學院,輕軌對面一排的小店,司機師傅一個小回直接到了目的地。三個人下車挨個問過去,果然有一家德惠人開的三分熟,一家榆樹人開的家常菜。此時尚未到飯口,店裏也在邊摘芹菜邊聊天。
從我們話裏話外聽出點苗頭的大廚3分鍾不到端出一盤尖椒幹豆腐,並抱著膀子叉著腿瞪大了眼睛審視著我們三個沒正事的閑人。我感覺局面有點不受控制了,今天要分出個高低怕是不能善了。于是我又點了三個菜,先打發了大廚,三個人就著這幾個菜對付了一頓。雖然誰也沒有再提幹豆腐的事,但我看出了家鄉幹豆腐在大家心裏的重要性,或許漂泊在外的人,提到家鄉總是會有那麽點沖動吧。
從此我對尖椒幹豆腐這道菜更加好奇,四處托人打聽各地做法。經過了各種做法對比參照,得出了尖椒幹豆腐最合理的做法:
一、准備食材。尖椒2個,幹豆腐兩張。幹豆腐産地在此爲避免爭議不特意點出,建議是哪裏人就用哪裏的幹豆腐。幹豆腐、尖椒切成平行四邊形最受歡迎。
二、准備輔料。蔥姜蒜切絲備用。
三、起鍋燒油,下姜蒜,放鹽加水,生粉勾芡。
四、下尖椒、幹豆腐、蔥花翻炒,翻炒時間以尖椒嗆到你咳嗽時出鍋。
五、裝盤上桌。
看著這盤炒好的尖椒幹豆腐,我實在不知道他哪裏出奇。作爲廚藝上不了台面的我,5分鍾也搞定了,並且味道還挺正宗。想想那次打車奇遇,對于提到尖椒幹豆腐那個激烈場面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過了年,帶著這個疑問我又離家到了工地。這次的工地在陝西秦嶺深處,飲食以面食爲主,每天各種臊子面、油潑面、漿水面,對于吃慣了米飯的東北人來說,時間長了實在是有點吃不下。
這天下午開完監理例會,我在回辦公室的路上突然聞到了久違的味道,那似乎是——-尖椒幹豆腐的味道!循著味道我來到了工人宿舍,宿舍裏幾個新來的工人正在吃飯,臉上風塵仆仆,口音十分確定這是老鄉。
眼前的這一幕,徹底解決了我心中的疑問。離開家鄉外出謀生的東北人,在火車上最常見的食物就是幹豆腐卷大蔥,黃瓜、尖椒、各種小青菜蘸醬。到達目的地之後舉目無親,環境不熟,那麽第一頓熱乎飯菜一定是火車上沒吃完的幹豆腐、尖椒、蔥、大醬,而這幾樣組合起來就是———尖椒幹豆腐!四處漂泊的東北人吃完異鄉的第一頓飯,從此再無家鄉的味道。
我不會再和別人爭誰家的幹豆腐最好吃了,最好吃的幹豆腐就是家鄉的幹豆腐。最好吃的菜就是尖椒幹豆腐,不接受質疑。在此送上最正宗的尖椒幹豆腐做法:
一、食材。媳婦給買的幹豆腐,幾個蔫吧尖椒,自家院子産的吃剩半截的大蔥。
二、開袋的香其醬,就剩那麽一點,用水稀釋成醬湯。
三、幹豆腐、尖椒、大蔥手撕
四、醬湯加熱,下幹豆腐、尖椒、大蔥絲
五、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