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次去新加坡,還特地去看了幾個博物館,博物館雖然都不大,但走進一個國家,想了解他們的文化,就該走進博物館。
新加坡的曆史不長,古稱淡馬錫。8世紀屬室利佛逝王朝。18~19世紀是馬來柔佛王國的一部分。1819年,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抵達新加坡,與柔佛蘇丹訂約,開始在新設立貿易站。1824年,淪爲英國殖民地,成爲英在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和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基地。1942年被日本占領。1945年日本投降後,英國恢複殖民統治,次年劃爲直屬殖民地。1959年,新加坡實現自治,成爲自治邦。1963年9月16日與馬來亞、沙巴、沙撈越共同組成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新加坡的曆史真正來說應該從1965年算起。
下面看我們去的幾個地方:
1、亞洲文明博物館。這個博物館上次來新加坡時,就准備去看的,而且已經來到博物館了,但當天休息,時間有限,到了回國的時間,所以沒有看成。這次一定去看看,這也是在新加坡工作的一位老師推薦的。
去這個館之前先搞清楚那一天有中文志願者講解員,博物館有講解員和自己看差別很大,收獲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早早來到博物館,不一會兒,中文講解志願者來到我們面前,提前認識了一下我們,除了我們,還有其他幾人也是從中國旅行過來的,我們算是一個臨時組織的小團隊。
新加坡雖以華人社會爲主,但位于馬來半島、印度與印尼群島的中介地點,因此在英殖民時期,新加坡顯然成爲英國在控制全球海運樞紐—馬六甲海峽,一個相當重要的經濟中心,也成爲周邊國家淘金冒險的天堂,逐漸有許多不同種族移民過來。因此在新加坡多元種族的兼容並蓄中,形成一個文化豐美的國家。在這個多元文化中的亞洲文明博物館也致力于呈現亞洲文化的遺産。
以上爲博物館展品
這裏主要展出東南亞、中國、印度和西亞的文化精粹。館內展出的超過1200件文物,除了小部分是土生印度人文物,其他主要是土生華人文物。部分文物原是名聲顯赫的土生華人家族所有,如陳金聲、葉亞萊、顔永成的後人的。有陶器、服裝、塔形盤、金吊籃、珠繡等文物,可了解土生文化的淵源、婚姻、娘惹服飾、宗教信仰、公共活動、飲食文化與節慶等。
亞洲文明博物館的展示,並不強調任何一個文化的重要性,也不輕視在此生活的任一民族,它重視的是在新加坡生活的每一位公民的平等性,因此它並未對每一個展廳下最後結論。雖然身處高度英語生活中,許多年輕人對于自我母語文化並未了解,但亞洲文明博物館歡迎每一個公民到館內認識自身文化的根源,它強調的是,因爲這樣多元的文化發迹,才能奠定了多彩多姿的新加坡。
我們去的這天,還有一個美術展覽,裏面藏有一些字畫,其中有我們最熟悉的徐悲鴻、齊白石的畫,還有宋美齡的字畫,也有本土畫家作的字畫,義務講解員非常認真,講解詳細。抗日戰爭時期,徐悲鴻爲抗日籌集資金,在新加坡呆了很長時間,畫畫賣錢,支援國內抗日。講解員說:“其實徐悲鴻並不是很喜歡畫馬,但大家喜歡,所以他就畫。”
2、牛車水原貌博物館。這是在新加坡工作的中學教師特地帶我們來參觀的。這位教師原在我們區的一所重點高中教語文,當時與新加坡的文化交流,選派他到新加坡教中文一年,表現優秀,還在新加坡教育部工作過,後被新加坡看重,他辭職過來教書的,是一個很有情懷的教師。
陳裁縫家
中醫師一家
牛車水原貌博物館位于牛車水鬧市中,是一棟三層樓的老式洋樓,經過翻新修改而成的紀念館,用來紀念早期從福建、廣東移民過來的華人的艱苦生活。複原了華人移民在新加坡的早期生活場景,如房屋、商鋪等。通過原貌館裏的各種展品和口述曆史,您可身臨其境、清楚地了解早期華族移民的生活情形及他們的辛酸經曆。該館以陳裁縫爲例講述曆史。
牛拉水車
陳裁縫當時屬于比較殷實的一家,這棟樓是他家的,他們一家住一樓,有廚房、廁所,沖涼的地方。除了給人做衣服以外,二樓的房子租給八家人住,有三輪車夫、流動商販、木匠、紅頭巾、木屐匠、媽姐、中醫師等,其中有六家在一個小廚房做飯,有兩家是不做飯的。一個廁所沖涼間,相當于團結戶。他們以這個狹窄又擁擠的一間間小木房爲“家”。困苦孤單的生活使得部分移民染上吸毒、抽煙、睹搏等惡習,生活極度貧寒。該館雖然很小,但真實的再現了當時移民過來的第一代華人的奮鬥曆史。
在這個小天地裏,有著許多的小故事。其中一個故事中醫師養有四個孩子,因養不活,就把一個女兒給了鄰居的媽姐,媽姐單身,是個女傭,後來媽姐生活困難,只好把孩子又還給中醫師。中醫師應該是個賺錢的職業,但還是養不起孩子,說明生活的艱難。
三樓展示的是十九世紀從中國過來的廣東、福建人,叫“新客”。廣東人多聚集在牛車水,福建人多聚集在大坡。剛來時生活艱難,他們只能吃甜瓜,大米吃不上,像漂在甜瓜湯裏的幾朵花,算是那個意思。第一代華人來新加坡打拼生活十分困苦,他們的後代現在生活還是非常不錯的。這層樓裏還介紹一些有作爲的華人建設新加坡的一些曆史故事,值得看。
講到這裏,我們有必要搞清牛車水名字的來源。顧名思義就是牛拉水的車。新加坡周圍是海,沒有淡水,所以淡水就很尊貴,有人就以從別的地方用牛拉淡水過來賣爲生,以此而得名。直到現在新加坡還是個缺水的國家,他們的淡水是靠從馬來西亞進口過來的,當然他們國家現在也循環利用水資源,但還是不夠,還是得從馬來西亞進口一部分水。說來新加坡也挺智慧的,他們把從馬來西亞進口過來的生水經過淨化處理後,又重新賣給馬來西亞。當然相互都是低價買賣。
3、城市規劃展覽館。在這裏可以見證新加坡在短短50年內從落後的漁村蛻變成第一世界國際大都市。一座座摩天大廈和標志性建築拔地而起,勾繪出獨特的城市天際美景,實現了令世人驚羨的華麗蛻變。新加坡城市展覽館用上下三層樓的10個主題區和50多個視聽和互動展覽,記載了新加坡的規劃挑戰和付出的努力。
背面是270度環繞劇場
館內一大亮點是龐大的建築模型,利用聲光效果向您栩栩如生地展示市中心全景。另外一個亮點是270度環繞劇場,展現新加坡從日出而作到日落而息的生活景象。
你還可以體驗其他互動活動,親自動手嘗試城市規劃,進一步了解新加坡如何保護城市曆史遺産。各種感官體驗爲您開啓激動人心的新加坡探索之旅。這是我們第二次來,2018年來過,每次來都看到有旅行團參觀。
4、南洋老咖啡館。它位于牛車水附近。這是一家傳統的新加坡咖啡館,同時也是一家小型的獅城咖啡博物館。在這裏你能喝到當地特色的南洋咖啡、肉骨茶,吃到咖喱雞、咖椰吐司、娘惹食品,所有的南洋老味道都能在這裏找到。
到新加坡來,必須要品嘗南洋老咖啡館裏的特色咖啡、很小一杯的咖啡,味道很贊,每一杯咖啡裏注入了濃厚的情懷和曆史。對于當地的華人來說,這裏就是家的味道,而對于我們這些外來人,南洋老咖啡就是對鮮活的新加坡當地生活的體驗。
四周展品
娘惹甜品
內部的裝修別致,沿襲了外牆以紅色爲主要基調,館內四周牆上挂滿了舊時代時期的照片,照片下面陳列著一些南洋舊式的餐具等物品。還有當時婚嫁的習俗介紹。在這裏邊品咖啡邊欣賞,很有意思。
這裏也是新加坡的老師帶我們過來的,因爲他經常帶他的學生到這裏來上曆史課,所以帶我們來就是讓我們感受這裏的文化。這裏的咖啡是必須要品的,我們還品嘗了娘惹特色甜品。
總統府
5、總統府展覽館。位于總統府附近的一個很小的展覽館。總統府在節假日是可以開放參觀的,但我們過來的時間不開放,我們只能到這個小展覽館參觀,這裏陳列著一些瓷器,有中國的,馬來的,印度的等,陳列品過一段時間會更換。我們到這裏時,裏面沒有參觀的人,但有一個志願者講解員,她熱情的把我們迎進來,給我們講解,最後我們還一起合影留念了。
6、和平紀念碑。它位于政府大廈草場東面,是用以紀念二戰時因日本占領新加坡而喪生的五萬多平民而建。四個92.5米高的白色尖柱高聳入雲,代表新加坡四大種族在二戰期間(1942年2月15日至1945年9月12日)共同掙紮求存的精神,下面埋葬著從各亂葬崗挖掘出來的遇難同胞的遺骸。每年的2月15日,各族民衆聚集在這裏舉行悼念戰爭蒙難者的活動,以此表達對蒙難者的敬意。
7、聖安德烈教堂。位于政府大廈附近,建于1856年至1861年間,是一座潔白的歌特式教堂,潔白亮麗的外牆是聖安德烈教堂最傲人的特點之一。教堂周圍,環繞著綠樹成蔭,芳草萋萋的方形院落,四周由圍欄圍住。最引人注目的尖塔,正是它西面正門之上的塔樓。塔樓高63米,潔白的外牆上裝飾著簡單而美觀的雕塑圖案。
聖安德烈教堂是新加坡規模最大的聖公會教堂,也是新加坡最珍貴的建築作品之一。現存的聖安德烈教堂在原來的建築遭受兩次雷擊之後,由RonaldMcPherson 上校設計,于1857年建成,因此具有濃厚的新哥特式建築風格;1973年被正式列爲國家紀念碑,高聳的尖塔,及其光澤的白色外觀,使其在這一片區域獨放異彩。
我們穿過拱形大門步入教堂,只覺得眼前豁然一亮,給人以高大、肅穆的感覺,足以使得進入他懷抱的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的渺小。那占據了半圓形後殿的三面炫目多彩的彩繪玻璃窗,每一面彩窗紀念著新加坡曆史上的重要人物,正中央的彩窗繪著的正是萊佛士爵士。
這七個地方我覺得,值得去參觀了解,它們的背後都有著不平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