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名冠病感染者檢測結果呈陽性卻不具有感染性
新加坡本地早前有18名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在新加坡巴西立職總D’Resort度假村設立的社區隔離設施住了38到51天,雖然他們的病毒檢測結果仍呈陽性,但因爲不再具傳染性而獲准出院。新加坡衛生部稱,這些患者的病毒檢測一直呈陽性反應。
“委員會對每一個病例都進行了單獨的審議。通過聚合酶鏈反應(PCR)測試,可以確定患者體內仍有死菌病毒脫落,但病毒不再會傳染給他人。”
新加坡衛生部經過慎重考慮,決定讓這18名病患出院。不過作爲額外的預防措施,當局要求這些病患需要在家裏隔離多七天。
新加坡衛生部補充:“傳染病專家表示,患者在發病後的14天,體內已經不太可能出現具有傳染性的病毒。雖然患者的病毒檢測結果仍呈陽性,但從他們身上提取的生物學樣本已無法培養病毒。”
新加坡衛生部表示,他們會采取審慎的態度,繼續咨詢本地和國際專家。與此同時,衛生部也將審查在社區隔離設施長期居住的冠病患者,根據個別情況考慮他們是否需要繼續隔離。
不僅在新加坡,中國香港也出現過類似病例。另外,還有一種人群此前已經治愈,在康複出院50到60天之後,又檢測出體內有新冠病毒。鑒于目前出現的“複陽”情況,醫生們建議,要對患者進行三次測試,結果均爲陰性才可斷定其康複。
集體免疫是否有效
感染新冠肺炎之後康複的人群是否還會攜帶病毒,是否會感染他人,是目前全世界關注的問題。不少國家都寄希望于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群産生抗體,從而實現所謂“集體免疫”的效果。
而是否新冠病毒感染者在痊愈之後並不能真正免疫?還是他們可能會被感染兩次?目前醫學界並無確切答案。
馬賽大學醫院的免疫學專家韋魏爾(Eric Vivier)對法新社表示,所謂的獲得免疫,就是人體對某種病毒産生了一種抵抗反應“記憶”,免于再次感染。通常情況下,在感染RNA病毒(新冠病毒和某些流感病毒都屬于這類)之後,人體往往需要大約三個星期的時間去制造充足的抗體,而根據經驗來說,這種免疫力一般來說能持續好幾個月的時間。然而這只是理論,而人們對于新冠病毒的研究還太少,並不知道上述理論是否適用于它。
但是不少歐洲學者對于亞洲國家報告的“複陽”案例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爲,很可能這些人並非真的二次感染,而是之前並未完全康複。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研究所所長弗朗索瓦•鮑洛(François Balloux)認爲,在某些病人身上,新冠病毒甚至可能會長期存在,像疱疹病毒那樣。
爲法國政府擔任顧問的病毒學家德爾福拉希(Jean-François Delfraissy)也表示:“我們都在向自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究竟是否就能獲得免疫保護。”
至于爲什麽有人群可以在長時間後繼續檢測出陽性反應,以及爲什麽可以呈陽性但不具有傳染性。
新加坡的專家們爲大家答疑解惑
Q:
爲什麽患者可以呈陽性反應,但不具傳染性?
A:
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表示,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是一種“非常敏感”的檢測法,可檢測到病毒的基因片段,而陽性結果並不表示病毒“完全存在”,也不表示病毒仍可存活。
新加坡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顧問醫生說,患者在出現症狀之前和之後的的第一個星期時的感染力最強。
許多專家也指出,研究顯示,從患病的第十天開始就無法培養病毒的樣本,這表明患者正在脫落非感染性或死亡的病毒顆粒。這也意味著從第十天開始或之後,成功感染他人的可能性極低。
不過,鷹閣醫藥中心傳染病專科醫生黃乘佑透露,相比之下,在PCR檢測結果中存在的病毒則可持續生存兩到六周。
Q:
對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反應但不再具有傳染性的情況普遍嗎?
A: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許勵揚副教授表示,很大一部分的患者屬于這一類別。
他透露,這樣的情況符合所有在出現症狀後的第三個星期還持續呈陽性反應的患者,而這一類患者占很大的比率。
Q:
患者在呈陽性反應的情況下出院,會否對他人帶來風險?
A:
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表示,繼續傳播的風險極低,並且可能爲零,而這也是爲什麽目前出院和離開隔離設施的趨勢擴大的原因。
他也說,如果患者如同衛生部所說的正在“脫落死亡的病毒顆粒”,那18名患者就沒有感染他人的風險。
新加坡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顧問醫生則認爲,選擇讓這批患者出院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爲這騰出了更多的資源,也釋放了這些病人。
Q:
如果這些患者不具傳染性,他們爲什麽必須履行居家隔離?
A: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表示,這樣的舉動是爲了謹慎起見,並盡量減少該病毒可能傳播給社區其他人的風險。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傳染病科高級顧問醫生戴爾·弗斯爾(Dale Fisher)也同意,這麽做將是“額外的保險”。
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補充,對大家而言,重要的是要了解這些病患不再具有傳染性,並且已經回到了社區,能夠安全地與他們進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