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4日訊)夜間場所被勒令關閉,提供“非必要服務”的店家無法開門營業,阻斷措施下,日夜都蕭條,芽籠商圈生意大受影響,商家紛紛結業止血,關門沒做生意的商店比比皆是,挂起“招租”橫幅的商店更是隨處可見,單是芽籠路一條街,就有逾三十間之多。
《聯合晚報》記者走訪芽籠時更發現,在芽籠19巷對面一排五家商鋪,在疫情爆發後更“靜悄悄”倒了四家,低調結束營業的舉動,甚至連在附近上班的店員都沒察覺,還一直以爲這四家店只是在阻斷期暫停營業而已。
芽籠,發現很多店鋪都沒開,昔日的熱鬧早已不複存在。
以前異常熱鬧 現在一片死寂
芽籠的娛樂場所,在三月下旬就已勒令停業,原本夜夜熱鬧的芽籠陡然變得安靜。阻斷措施生效後,提供“非必要服務”的商鋪都必須暫停營業,這裏很多的餐飲業也因不能堂食,生意大受影響。芽籠商圈遭受多重打擊,一些商鋪在此期間,也漸漸難以維持經營,悄然結束營業。
記者日前走訪芽籠路,在商鋪較多的1巷至21巷,兩排店面都可見店鋪貼著招租的告示。住宅區較多的21巷至44巷,則也有至少六家商鋪在招租。
按照這些店鋪的招牌推斷,決定停業的店鋪包括迷你超市、雜貨鋪、手機店、美發院、餐廳等。與此同時,沒有貼上“招租”標簽,但空置無任何裝修的店面也有不少。
芽籠19巷對面一條街,五家商鋪中有四家已經倒閉,大門深鎖並貼有“招租”告示。記者致電向其中一名房屋經紀陳先生查詢,他透露這幾家店鋪原本都經營不同的産業,包括一家售賣手機的店鋪,以及一家首飾店,都因近期生意大受影響而結束營業。
附近美發院工作的王小姐說,對面的一家風水店也倒了;雜貨鋪店員陳美珍(40歲)則說,這幾家店鋪都是阻斷措施生效後才關門的,當時門外並未張貼出租標簽。她說:“我其實一直都沒注意原來他們已經倒閉了,還以爲是暫時停業。”
一樓27店面僅3家營業
一樓27個店面只有三間店鋪在營業,16間店鋪在招租,其余全部空置或被當成儲物空間,商業大樓生意受影響嚴重,堪稱“重災區”。
芽籠一帶的Pavillion Square當年推出時曾被極爲看好,分層地契店面賣得紅火,幾乎所有單位在一天之內被搶購一空。
然而記者日前再次走訪時發現,本該人最多的一樓也只有三家店鋪在營業,包括一家彙款公司、一家觀賞魚店鋪,以及一家餐飲店。記者晚上8點來到商場,觀察超過半小時,大樓內竟連一名顧客都沒有。
商場底層的部分餐飲單位在推出之初非常搶手,部分店鋪尺價超過1萬元,但如今地下一層完全空置,一家開門做生意的商鋪都沒有。
砸重金投資店鋪卻無租客
砸重金投資店鋪,原想爲兒孫鋪路,卻遲遲盼不來租客。
在Pavillion Square一樓開檔的餐飲店老板娘王秀鳳(66歲)說,她于2013年花了大約270萬在一樓置購了三個商鋪單位,原本想爲兒女投資收租,賺一些額外收入。
商鋪于2018年正式交接,她等了好些日子都等不來租客,因此去年決定將其中兩間商鋪打通,自己開業經營餐飲店。
餐飲店的咖啡一度頗受歡迎,誰知剛剛做起一些口碑就遇上疫情。阻斷措施期間不能堂食,他們只能靠外賣生意賺取一些收入。
王秀鳳說:“原本我想總要有人先開業,帶動生意,才會吸引租客,這也是我決定自己開店做餐飲的原因。但目前的情況非常不樂觀,如今就算需要稍微降價出租,我也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