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瑜嶙 黃佩玲
新加坡政府分階段逐步放寬病毒阻斷措施條例,流行病專家認爲,即使新加坡接下來面對第二波疫情,這種謹慎的做法有助縮小病毒傳播的規模,也能及時辨認是哪個領域的防範出現漏洞。
三名流行病專家昨天接受訪問,討論新加坡放寬措施的速度是否太慢。(海峽時報)
針對全球是否可能出現第二波疫情,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教授,昨天接受《海峽時報》網絡節目訪問時說,幾乎能肯定那些沒有制定嚴格防疫程序,如沒有快速追蹤和隔離接觸者的國家會面對第二波疫情。從早年西班牙流感的經驗來看,第二波疫情的殺傷力可能強過第一波。
他認爲,這也是爲什麽一些明智的政府選擇慢慢放寬條例,借此測試個別領域的防疫韌性,只有這樣才能識別國內哪個領域可能再出現病例。“希望新加坡采取的策略,讓我們即使得面對第二波疫情,也可控制在小範圍內,而且能通過現有措施,如積極檢測和追蹤接觸者來控制情況。”
首階段複工的新加坡企業正忙著在下周重啓辦公室前做好准備,預先安排清潔公司消毒工作場所。(梁麒麟攝)
張毅穎預測,若松綁的方式正確,加上公衆和企業的配合,接下來就算得再次收緊條例,應該也只局限于某個領域。例如建築業複工後病例激增,那就只管制建築領域,其他部分的經濟不受影響。
關鍵還是在于個人防範意識
上節目的還有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以及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學院流行病學家大衛海曼教授(David Heymann)。
海曼也說:“重要的是爲不同領域進行風險評估,按照經驗看哪裏曾有病毒傳播,再決定要先開放哪個部分。因此分階段解封是很重要的,就像新加坡和其他國家在做的一樣……但前提是,公衆須懂得保護自己和別人。”
下周進入首階段複工複課後將有更多人外出和搭乘公共交通,專家認爲個人的防範意識仍是關鍵。(檔案照)
新加坡下周二(6月2日)開始進入首階段的複工複課,到時將有更多人外出和搭乘公共交通,對于哪個環節最有可能引起病毒傳播,張毅穎認爲,不應該以活動區分傳染風險,關鍵在于個人的防範意識。
他指出,只要大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所有的活動都不會有太大的風險,但若公衆行爲不負責任,那風險肯定會高。他以韓國爲例解釋,當地首波疫情的源頭是有些人病了還參加宗教集會,最近出現的感染群則是由一個人光顧多家夜店引起的。
調整家中環境和生活方式 可降低年長者染病風險
至于年長者感染冠病後出現並發症和死亡的概率更高,學校開課後孩子會否把病毒帶回家傳給同住的祖父母?對此,梁玉心建議公衆必須學習如何與他人進行社交互動,包括家人。
學校下周複課,各學校積極做好開學准備。圖爲小學餐廳的長凳上貼上標記確保學生保持安全距離。(檔案照)
她說,有一些感染群來自家庭,大家以爲在住家外的社交接觸是不安全的,其實也須想想如何與家人互動,尤其是如果家裏有老人。如果孩子去上學可能把病毒帶回家,那就要調整家中環境和生活方式來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