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完人,雖然我們做不到完美,但是我們應該走在追求完美的路上,而這也是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渴望。
比如:
你想成爲一個優秀的學生;
你想成爲一個完美的戀人;
你想成爲一個最佳的員工;
你想成爲一個榜樣型父母;
你想成爲一個精彩的自己;
總結,我們都不想淪爲庸俗之人。那麽逃離平庸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前行,充實自己。
01 太多人,安于現狀
很多人的生活常態,除了上班,就是:
撸串網遊打麻將,逛街追劇玩手機。
而有的人則是:
看書學習看電影,詩酒琴棋書畫花。
兩者的區別很明顯:前一類人重視娛樂消遣打發時間,後一類人重視生活學習珍惜時間。這樣的生活狀態對比,一天兩天看不出什麽變化,但是一年兩年呢?五年十年呢?
不要高估一年發生的變化,更不要低估五到十年可能發生的變化。
也許兩類人起初同處于一個階層,但是這樣的區別,如果延伸到五年後,十年後,會發生巨大差異。後一種人也許成爲了某一方面的專家,變得很優秀,而前一種人則可能依然平庸,迷茫,抱怨時運不濟。
馬斯洛需求理論,把人的需求從低至高歸類爲,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我這裏所說的是自我實現需求。
如果前一類人不甘于平庸,不安于現狀,決心改變,那麽最好的提升方式,就是充實自己。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被肯定的前提,你要實現自我價值。
但在現今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必須動態看待學習成長這件事。現在任何東西都更新換代很快,包括知識。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大學畢業或掌握一種技能,就可以靠著過去所學,即使不再學習,也可以吃一輩子的飯,不會輕易被取代。
在現在這個知識付費的時代,必須動態的學習,精進自己,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不落于人後,才能不淪爲平庸之人。
就像産後帶娃的我,所有的重心轉移到孩子身上,不再工作,也很少時間看書看好的文章,幾個月沒怎麽出門,完全沉浸在當時的狀態中。等我再外出,再去參加活動,與人溝通時,有些話我已經接不上了,我很明顯感覺到別人怎麽都進步那麽快,而我好像已經自然而然被甩出了一大截兒,才幡然醒悟。
02 我們不甘平庸,那麽一個人走向平庸有哪些迹象呢?
第一,沒有責任心,不敢承擔風險,安于現狀。
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這句話是警示:人若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就會將自己置于危險的邊緣;人若能夠居安思危,保持進取之心,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才能自我發展更廣闊的天地。
所以,一個沒有風險意識,沒有居安思危意識的人,很容易陷入安于現狀的危機中,逐漸對人生失控,淪爲平庸之輩。
第二,沒有目標,沒有人生方向,娛樂人生。
目標,就是旅行的方向,建築的藍圖,創業的夢想。沒有目標,旅行就成了漫無目的地遊蕩,建築永遠無法施工,創業也無從談起。
沒有人生規劃,沒有人生方向,整天瞎折騰,過一天算一天,那是對時間的浪費,對生命的浪費,是在奢侈地遊戲人生。那種快樂和享受只是暫時的,終將陷入迷茫和悔不當初。
第三,總想依賴他人,沒有主見,事事被動。
一個不能獨立自主的人,很難成事,更加很難掌控自己的人生。沒有主動思維,被動的做事,不學習不吸收新的信息,這樣的人很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依賴別人成爲習慣,自己不思進取,被淘汰是早晚的事,最終陷入完全的被動。這是一種惡習。
第四,沒有投資理財意識。
沒有積累資金和投資理財意識,月月光,甚至嚴重透支信用卡,感覺沒買什麽,但是錢沒了,不知道花在了什麽地方。一個月兩個月沒關系,時間一長,就會陷入經濟恐慌,有的甚至靠信用卡度日,借東牆補西牆,形成惡性循環。
這個時候,如果想換一份工作,想跳槽一家公司,因爲沒有經濟支撐,擔心不能很快找到工作,就會望而卻步,被迫原地踏步,甚至開始走下坡路。
了解了一個人走向平庸的迹象,我們就可以做到時常提醒自己,用于自省自警,充實自我,逃離平庸。
03 那麽如何保持精進,逃離平庸呢?
很多人可能會擔心,自己已經三十歲、四十歲了,還能做出什麽成績呢?可能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如果你真的這樣想,那麽等于你已經喪失了信心,放棄了自己。但若真的想做一件事,只要肯用心去學,沒有一件是太晚的。
林語堂在《我的願望》中說: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膽量。
過去的已經無法改變,我們只有勇敢抓住當下,努力現在,才能沉澱出美好,醞釀出日後的得意。未來的你只需要比一個人更好,那個人就是現在的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掌握人生的主動權,才能擁有更大的人生可能。
那麽,要得到做自己的自由和日後的“得意”,我們需要動態的精進自我。所謂動態,即是持續。
一、堅持精進專業技能。
現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人也必須持續進步,才能不被輕易淘汰,真正的鐵飯碗是你持續地進步,領先于他人,否則很容易就被取代了。你不努力,但有人在不斷進步,更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這不是毒雞湯,這就是現實。
粥左羅老師說:你所有的時間都應該用來彌補差距。
A醫生和B醫生起點沒太大差距,在我們鄉村的集市上各自開了一家診所,恰巧就在同一條大街的兩側,斜對門,剛開始兩位醫生關系很好,但時間長了,矛盾就出來了。
同在一個行業,兩家肯定是競爭對手。論資曆,其實A醫生還更勝一籌,本來應該很有自信,但A醫生卻很想擠兌走B醫生。因爲A發現慢慢地很多病號都去了B醫生的診所買藥看病,自然心生嫉妒。
但A醫生的態度表明,她沒有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就是她的態度。A醫生喜歡打麻將,診所裏總是聚著幾個人打麻將,當病號上門求醫問藥時,她總是很不耐煩,大聲呵斥病人,整日打麻將,也很少看書和外出學習。
而B醫生不僅態度溫和,心地善良,還很有格局,用心服務好每一位病患。每來一位病人,她都認真做病例記錄,吃藥和注意事項再三叮囑。一有空就用來看醫學相關的書,同時開始學習中醫,還自費去北京進修,精進醫學知識和技能。後來離開了鄉村,去了更大的地方發展。
B醫生成功的關鍵是,利用A醫生打麻將的時間去學習和服務病人,同等時間內,自然B的經驗和技能積累的更快。而A醫生目前還在經營自己的診所,只是病患少之又少,她依然愛打麻將,脾氣不改。
二、堅持閱讀好書好文章,看好的電影。
除了要學習與自己專業相關的書外,建議至少再選擇兩類與專業毫不相幹的書籍閱讀,可以是詩歌,可以是建築或者藝術,選擇你感興趣的。
楊绛說:讀書不是爲了拿文憑或者發財,而是成爲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其實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爲你的人生創造更多的可能。
與我共同參加高階寫作訓練營的一位小夥伴,是一位公務員,她工作之余,喜歡寫點文字,于是就刻意開始在這方面培養自己,她喜歡看書,喜歡看電影,看到別人寫的書評影評都很好,自己也想寫。
于是就自己開始學習,並開始嘗試寫,也報班學習。她從來沒想過自己以前看的書,看的電影,可以爲自己帶來收益。目前短短兩周,她已經有好幾篇文章中稿了青雲獎。從此人生又多了一份可能。
三、不斷結識更優秀的人或進入更積極上進的環境,建立一個高級的外部反饋系統。
一個人如果只待在自己的小圈子裏,可能就會覺得自己很優秀,但其實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跳出自己的小圈子,去結識更優秀的人和圈子,也會刺激自己認知到,自己的一點成績,算不了什麽。
視野越大,接觸面越廣,同時,更多優秀的人和圈子,將給你更高水平的外部反饋信息。比爾蓋茨在TED演講《教師需要真實的反饋》時提到,人人都需要一個教練,這個教練就是外部反饋信息,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良好的反饋,反饋對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的影響都巨大,好的反饋能夠幫助一個人得到飛快的進步。
我原本就是一個沉浸在自己小天地的人,但是自從開始寫作,我加入了一個人成長社群,又參加了訓練營,在精進技能的同時,我結識了很多更加優秀的人,給了我鼓舞。
同時訓練營的助教老師們都是青雲獎的月度獲得者,十分優秀,她們的點評總是能夠一針見血,指出問題,透徹的分析,並給出落地的建議。這些都是很高標准的外部反饋,幫助我快速成長。
四、堅持階段性自我複盤並持續行動。
一味地蠻幹並不一定能夠出效果,要養成一個階段性複盤的習慣,階段性看待自己的成長。
堅持長期主義,可以讓自己更有耐心。而每一階段可以很好的看到自己的進步。階段性複盤總結時,自我提問:我這段時間做的怎麽樣?哪裏做得好,好在哪裏?哪裏做得不好,如何改進?並堅持持續行動著。而複盤總結的過程本身也是一個叠代認知和目標的過程。
五、自律。
尋找一種能夠鍛煉你意志力的事情,持續做下去。比如運動和早起,比如時間管理,堅定的意志力是成事的重要因素。努力絕對不是一個通宵的熬夜學習,而是要有堅持學習的毅力。
羅曼羅蘭在《托爾斯泰傳》裏提到,真實的、永恒的、最高級的快樂,只能從三樣東西中取得:工作,自我克制和愛。其中的自我克制就是自律。
村上春樹說:所謂的成長恰恰就是這麽回事,就是人們同孤獨抗爭、受傷、失落、失去,卻又要活下去。
學習時的痛苦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以上四種方式,在執行的過程中都需要持久的自律。
總結。
一個自學成才,大器晚成的代表摩西奶奶曾這樣安慰孩子們:“我的孩子們,投身于自己真正喜愛的事情時的專注與成就感,足以潤色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瑣碎日常生活帶來的厭倦與枯燥,足以讓你在家庭生活中不過分依賴,保留獨屬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所以,要想逃離平庸,逃離生活的一地雞毛,就不要停下進步的腳步,投身于自己喜愛的事物中去,持續地提升自己,終將獲得想要獲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