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本周五將進入第二階段解封
近日,新加坡衛生部提到,盡管解封的第一階段工作場所活動有所增加,但是社區感染率總體保持穩定。
外來客工宿舍的病例發生率也有所下降,沒有新的大型感染集群出現。
在新加坡解封的第一階段,允許一些活動包括探訪父母和有限制的禮拜場所。
學前教育機構逐漸重新開放,並建立了一個允許學生重返校園的系統。
新加坡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昨天(6月15日)宣布,新加坡解封的第二階段將于6月18日下午11時59分,也就是這周五(19日)開始,進入第二階段解封期。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都會有哪些經濟和社會活動將會重新啓動和開放,一起來看看。
新加坡第二階段解封措施
第二階段解封將恢複或開放什麽?以及需要注意些什麽?
一、入境政策
從6月18號起,允許以下地區的遊客入境,並可自行在家中進行14天隔離(SHN),無需再到指定隔離設施履行居家通知令。
其他旅客必須仍然在規定的隔離設施內履行居家隔離令。
分別是以下的國家和地區:
澳大利亞,文萊,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台灣,日本,新西蘭,韓國和越南。
需滿足下面幾個條件:
1、過去連續14天中一直在所在國家;
2、入境後,必須自我在家隔離14天;
3、在居家隔離結束前幾天,必須接受病毒強制性測試,必須爲此付費;
4、持有新加坡簽證或符合免簽進入新加坡的要求。
新的SHN規則適用于從周三晚上11點59分之後進入新加坡的旅客。
符合條件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可在其住所隔離,長期准證持有人可在其或者家庭成員住所履行SHN。
所有從周三晚上11點59分之後入境新加坡的人,必須自己支付新冠測試費用。
測試費用最高爲200新幣。
長期准證持有人想要入境新加坡仍然要提前得到批准。
不過隨著情況的改善,當局表示將逐步批准更多長期准證持有人的入境申請。
新加坡也成爲疫情後,第一個允許中國公民可以進(有新加坡簽證)的樞紐性質國家。
二、餐飲
允許零售店開門營業。
餐飲場所可以用餐。允許堂食,每桌用餐人數不得超過5人。
人流量較大的大型場所,如商場和獨立零售店須限制訪客人數。
經營單位或個體必須確保商場和獨立零售店場所內和周圍不會出現人潮或隊伍。
餐飲場所不能提供任何形式的公共娛樂服務,包括現場音樂演出或轉播電視節目。
所有場所每晚10時30分起禁售酒類飲料,公衆在同一時段也不能在全島所有的公共場所喝酒。
三、教育
新加坡各中小學、高中和初院學生將于6月29日起複課返校,高等學校將逐步增加回校的學生人數。
私人輔導課和興趣班可以恢複,需要保持在5人以內。
歌唱或聲樂培訓班暫時不允許開放營業。
圖書館和博物館等大型文化場所依然不可以開放。
四、工作
對于工作場所,將繼續適用目前的安全管理措施。
遠程辦公仍然是所有企業的默認狀態。
員工之間不得舉行社交聚會,必須始終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隔離。
五、醫療
所有醫療服務都可以恢複,包括社區養老服務。
個人健康中心也將被允許恢複,包括按摩和水療中心。
六、體育設施
體育設施、公園和其他公共設施可以重新開放。
如體育場、遊泳池、遊樂場、海灘、草坪、田野、球場、健身房、健身室、保齡球中心和多功能廳等等,都將恢複開放。
公寓和俱樂部裏等私人體育健身設施也可以開放。
七、走親訪友
允許公衆可以探親訪友。最多5人的小型團體社交聚會可以恢複。
每戶家庭一次最多允許5人以內的訪客,但仍然要保持1米的距離。
八、婚葬
在住家、婚姻注冊局、回教婚姻注冊局舉行的結婚宣誓儀式,出席者可增加到10人。
在其他場所,在考慮安全距離措施而且空間許可的情況下,出席者可增加到最多20人。
至于靈堂和喪禮,在同一時間內出席的人數不可超過20人。
九、老年服務
住有年長者的療養院、福利院、庇護所及殘障人士之家,在采取充足的預防病毒措施後,將允許有限度的探訪。
十、娛樂活動
允許美容服務、按摩院和博彩投注等大部分活動恢複營業。
大型活動仍然被禁止,如會議、展覽、音樂會和交易會等。
酒吧、夜總會、卡拉OK店、電影院、劇院以及室內和室外景點等娛樂場所依然禁止開放。
十一、宗教活動
宗教服務和會衆依然禁止開放。
十二、安全距離規定
人們應始終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距離。
當人們外出和在工作場所時,必須繼續佩戴口罩。
大型公共場所如商場,將限制人流量。
工作人員必須防止排長隊或人群聚集。
“快捷通道”爲新中複工複産深化合作
日前,中新商務/公務快捷通道的開通是新加坡逐步恢複國際航線進程中具有裏程碑式意義的一環。
6月12日上午,中國駐新加坡使館在使館領事服務大廳舉辦中新“快捷通道”簽證首發儀式。
“快捷通道”爲有需要的商務和公務人員,開通往返新加坡和中國上海、天津、重慶、江蘇、浙江和廣東六省市的“快捷通道”。
中國也成爲首個與新加坡通過“快捷通道”政策恢複國際間旅行的國家。
只要出境前和抵境後都通過冠病申請簽證檢測,入境後不必隔離14天就可展開行程。
隨著新加坡疫情的逐漸平緩,新加坡將會進一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地區和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