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7月10日將舉行全國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還未結束,新加坡爲何此時選擇大選?疫情對執政黨選情有何影響?反對黨能否如願奪得三分之一國會席位?都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
根據新加坡選舉法相關規定,新加坡必須最晚于明年1月解散國會,4月前舉行大選。新加坡政府多次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給當地經濟、民生帶來嚴重沖擊,爲了讓下一屆政府能夠制定後疫情時代長遠發展規劃,政府希望能盡早舉行大選。進入6月後,新加坡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經濟陸續重啓,阻斷管控措施放松,讓大選從技術上變得可行。
南洋學會副會長 徐振義:在曆史上有任何重大的,尤其是全球性重大危機時候,對在位者執政黨是有利的。一般來說人心思靜,選民不想在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時,還去選一個新的政黨來組織政府。
前《南洋商報》總編輯 鍾天祥:這個時候選擇疫情期間,對他們執政黨是百利的,當然害也是有的,因爲反對黨會利用這個機會來抨擊你(現政府)。
由于目前新加坡處于疫情解封第二階段,仍不允許大型集會,競選活動將以電視廣播和網絡直播爲主。
在上屆大選中,執政黨人民行動黨獲得了89個國會議席中的83席。本屆參加競選的10個反對黨表示要聯合起來,力爭奪得三分之一的國會席位,讓更多元的聲音出現在國會裏。
在本屆大選中,現任總理李顯龍的弟弟李顯揚高調加入反對黨前進黨,成爲最大的關注點之一。
南洋學會副會長 徐振義:李顯揚的效應是對某一些親反對黨,但是還沒有完全決定要把票投給反對黨,尤其是前進黨的選民會有一些作用,這些作用能否左右到前進黨競選的選區,我覺得不一定。
總台記者 鄧雪梅:在本次大選中,執政黨的競選綱領是“守護生命 保障工作 共創未來”。疫情對社會經濟造成的傷害超越了曆次危機,如何選出可以帶領國家和人民走出危機的政府,已然成爲超越政黨利益的國家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