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去年所獲善款未能達標,部分醫療慈善機構入不敷出,打算在今年調整醫藥費或籌款模式,以穩定機構發展。
爲公衆服務長達48年的佛教施診所2017年4月至11月的總收入爲512萬元。雖獲各界捐助,距離滿足年度開支預算仍缺212萬元。
爲了彌補收支差額 佛教施診所將調整診費
佛教施診所執行長賢通法師受訪時說,爲了彌補收支差額,董事會決定調整診費。
從今年4月開始,佛教施診所的普通內科藥費調整爲每天2元,針灸費每次3元。這樣的增幅可爲診所增加約40萬元的年收入。
與此同時,患者享有免費看診的年齡也將逐年提高到65歲。
除了佛教施診所外,大衆醫院所獲善款也未達標。去年1月至11月,它獲得近280萬元,距離目標仍差46萬元。而門診收費所獲的款額離目標的332萬5000元仍差80萬元。
大衆醫院院長蕭士發說:“受經濟(大環境)影響,我們收到的款項少了,但是大衆醫院依舊可以正常運作。”
爲了吸引更多人捐款,大衆醫院今年會調整募捐方式。蕭士發說,大衆醫院是遵循傳統營運模式的慈善機構,多數資金來自政府津貼。但今年起,它會通過更多活動,把觸角伸向更多公衆。
不向公衆收取任何診費、不向政府收取任何津貼的同濟醫院也擔心籌款問題。百年來雖曾面臨經濟困難,同濟醫院堅持分文不收,只會主辦更多籌款活動。
同濟秘書長邱武烈受訪時指出,2017年初,醫院擔心籌款數額達不到標准,幸好大型慈善晚會讓醫院順利獲得超過千萬元的捐款。
同濟醫院今年將會在西部開設分所,因此往年約650萬元的預算將增加至750萬元左右。由于所需款項提高,醫院將舉行義走等小型籌款活動。
善濟醫社去年1月至11月爲止,收到超過826萬的善款,高過600萬元的年度開支預算,但偏偏醫社在去年同期的開銷卻超過722萬元。
面對籌款困難的善濟醫社也獲得建屋發展局幫助,旗下10間在政府組屋樓下開設的診所無需支付租金。
善濟也積極申請與中醫治療相關的政府津貼,改善醫療服務。
善濟醫社主席卓順發透露,籌款十分困難,因此除了之前承諾將在明年于蔡厝港開設分所,善濟不打算再開設新診所。新的一年裏,它也將通過更多慈善晚會等活動籌款。
學者:要持續服務社會 慈善機構需獲公衆信任
受訪的五個醫療慈善機構中只有仁慈醫院表示去年籌款順利,以西醫爲主的仁慈醫院今年也將完善更多服務,如居家護理等。
新加坡管理大學社會學教授鄭寶蓮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慈善機構要持續服務社會,很大程度需要依賴公衆的信任,也要塑造形象。
鄭寶蓮說,一些僞裝成慈善組織代表的人,以“不捐款就不是好人”等說法,糾纏路人捐錢,使公衆對慈善機構的信心受損。
她說:“本地人對慈善其實十分上心,醫療慈善機構或可以調整捐款模式與形象,提高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