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果菜出入口公會副總務陳春發受訪時說,本地消費者不必擔心蔬菜會供不應求,因爲攤販和批發商一旦發現供應過低,就會向其他國家取貨。
目前正逢東北季候風時節,本區域豪雨不斷,本地和馬來西亞蔬菜收成不佳,漁夫也難以出海捕魚,導致蔬菜海産紛紛漲價。當中,一些綠葉蔬菜,如菜心的價格甚至比平時貴一倍。
新加坡果菜出入口公會副總務陳春發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本地進口的蔬菜約一半來自馬來西亞。“我們的菜主要來自金馬侖高原和柔佛。金馬侖高原的菜園有雨棚遮蓋,因此受影響程度不大,但柔佛菜園都是露天的,由于雨量過多,蔬菜都沒辦法栽種。”
蔬菜産量減少,新馬兩國的業者爲了生意,展開了價格拉鋸戰,推高了蔬菜售價。
陳春發說:“聖誕節之後,蔬菜就陸續起價,價格平均上漲約30%至50%。但一些類別的蔬菜售價卻起得厲害,例如菜心就比平時貴了100%。”
他提到,一碰到雨季,蔬菜産量會減少,像是番茄雖結了果,但因缺乏陽光,都難以成熟。“即使如此,本地消費者不必擔心蔬菜會供不應求,因爲攤販和批發商一旦發現供應過低,就會向其他國家,如泰國的供應商取貨,可是現在還不需要這麽做。”
在本地經營菜園的Farm 85老板陳光華(50歲)說,“只要一個星期沒有出太陽,大雨48小時不停地下,一些蔬菜就會腐爛,可收成的量只剩三成,虧損高達70%。”
他提到,由于蔬菜産量減少,他們約一星期前也跟著市場走勢調高批發價。例如,本地需求較大的苋菜平時的批發價爲每公斤約1元,現在卻漲至3元。
大巴窯4巷巴刹阿忠鮮蔬菜的負責人阿泰受訪時說,蔬菜售價過去兩個星期平均起了約30%。他舉例說,花椰菜平時每公斤賣3元6角左右,現在則上漲到每公斤5元;苋菜則從每公斤兩三元起到4元。
在宏茂橋1道巴刹經營菜攤的陳妙元(48歲)說,雖然一些蔬菜的批發價翻倍,但他不敢把額外成本都轉嫁給消費者。“我們擔心流失顧客,甯可少賺一點……近來雨水多,拿到的一些蔬菜不美,需修剪,這麽一來,10公斤的菜可能只有約八公斤可賣,這也增加了成本。”
至于蔬菜價格何時會回落,陳春發說:“這需要看天氣,如果連續一星期不下雨,出太陽,蔬菜價格相信會逐漸回落。”
農曆新年魚價料再上漲
另外,經營魚攤超過50年的魚販王啓光(70歲)說:“風大浪大,漁夫都不敢出海,可購買的魚量直接受影響,價格也被推高。”
他提到,相對于一個月前,目前的魚價平均都高了約50%。
“漁夫每次出海,成本就約1萬元,當中包括柴油價、員工薪水和冰塊等。如果知道會空船回港,無法賺回這基本開銷,他們都不願出海。”
魚販章利發(58歲)說,各種類的魚過去兩周都起價,漲幅約20%至30%。他舉例說,鬥鲳之前每公斤賣約20元至30元,現在則是每公斤約三四十元,到了農曆新年,售價預計會進一步升至每公斤五六十元左右。
“今年的鱿魚量也不知何故比較少,售價因而變貴。平時每公斤賣約10元至12元,現在卻起到每公斤16元至18元。”
公衆王瑪麗(62歲,兼職收銀員)說:“魚菜起價我們也沒辦法,只是少吃一點,以往每次買三條魚,現在就買一兩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