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人人焦慮不安,若窗外傳來陣陣悅耳旋律,是否能提供一絲慰藉?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將于星期天(9日)推出“音飨窗外”國慶日線上音樂會,邀請本地音樂界新生代走入鄰裏,在人群間演奏各族群傳統樂器,用多元文化音樂爲國家獻上祝福。
“音飨窗外”音樂會由我國青年指揮家、德國紐倫堡交響樂團首席指揮黃佳俊擔任藝術總監,並請來多名華樂、西方古典樂、馬來族和印族傳統樂器好手到裕廊、淡濱尼、三巴旺、榜鵝西和哥本峇魯五個社區演奏,讓居民近距離欣賞本地音樂人的表演。
這些新生代音樂人包括冼思恩(鋼琴)、傅慧敏(笛子)、謝學颀(古筝)、紗菲齊亞(Syafiqah ‘Adha Sallehin,手風琴)、裏端(Riduan Zalani,民族鼓)、許凱翔(長笛)、陳文斌(大提琴)、陳國俊(民族鼓)和翁楷淩(小提琴)。
黃佳俊譜寫的歌曲“It’s Here, I’ll Stay”中文版也將在節目上首次發布。中文版名爲《同在,同一個現在》,由本地歌手丁文淞演唱、本地音樂人小寒與黃韻仁創辦的齊天音樂旗下青年作詞人創作歌詞。
長笛演奏家許凱翔(左起)、演奏手風琴的紗菲齊亞與民族鼓手裏端,于哥本峇魯區內的美華巴刹與熟食中心表演原創曲目,將本地多元文化音樂帶入社區。
國慶日當天下午3時線上播出
提前預錄的“音飨窗外”音樂會將于星期天(9日)下午3時在zaobao.sg網站、應用和YouTube頻道播出。公衆屆時也可在《聯合早報》《聯合晚報》《新明日報》和96.3好FM的面簿觀看首播。
疫情席卷全球後,多個城市的音樂家紛紛錄制演奏視頻放上網或直接在住家陽台表演,以音樂撫慰人們焦慮的情緒。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也曾在5月和6月,與多個領域的藝術工作者合作,推出四場線上藝術節目《早報午樂場》,透過藝術伴國人走過這段艱難時期,也借此機會把藝術帶入鄰裏。
華文媒體集團社長李慧玲指出,音樂會與戲劇等藝術表演多于正式劇院舉行,但藝術並非遙不可及,也可以很平民化地發生在人們身邊。她指出:“我們居住的環境周圍有許多可能性,因此上個月跟佳俊聊起想把音樂帶到社區,讓居民近距離欣賞音樂。”
各族音樂的碰撞,展現了新加坡多元社會兼容並蓄的精神與特色。李慧玲說:“我們很有意識要跨越不同文化。之前早報午樂場朗讀詩文時,我們嘗試過,這次亦然。我們樂于看到的是新加坡人尊重與欣賞各族各類別的藝術。”
疫情使長期在海外奔波巡演的黃佳俊,10年來首次得以長時間在新加坡生活。他說,回新四個多月,有了更多時間關注本地文化發展。
“新加坡的音樂藝術水平其實很高,值得獲得更多肯定與支持。但疫情發生後,我很擔心本地音樂發展會不會因此失去動力,有多少音樂人或樂團在疫情之後能生存下來。所以我希望更多人能認識本地音樂,支持本地音樂。”
參與節目的馬來族音樂人紗菲齊亞指出,音樂合作不應區分種族、語言和宗教,這也成爲新加坡本土音樂創作的重要理念。“這是新加坡的獨特之處,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節目展現這種力量,慶祝新加坡獨立55周年。”
“音飨窗外”音樂會由美羅(Metro)贊助,並獲人民協會和全國藝術理事會支持。
記者:林心惠
攝影:邝啓聰
一只愛生活、文藝範的小魚尾獅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