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在抗疫之初,新加坡政府已經提醒民衆:“抗疫常態化”有可能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必然趨勢。
但目前長達7個多月的疫情防控,各項阻斷和軟性封城措施,還是給人們帶來了疲憊感。
70%民衆認爲
疫情爆發周期比想象中長
《Sunday Times》報紙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70%的新加坡人覺得新冠疫情爆發的時間比他們預期得要長。
(圖源:todayonline)
而這長時間的拉鋸戰,到今天,還是“擡頭望不到天”,實在讓人心生厭倦。
《Sunday Times》委托在線市場調研公司,對1000名16歲以上的新加坡常駐人口進行調查:
(圖源:亞洲時報)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時長,超過你的預期嗎?”
其中有約70%的人表示,是的,確實超過自己的預期。
從一開始的中國輸入,到歐美輸入,再到客工宿舍爆發,現在又是印度、菲律賓、印尼輸入,怎麽這麽久還沒控制住?
43.7%民衆認爲
自己已經厭倦抗疫措施
從封鎖邊境,到城市內的阻斷措施,不能出國旅行、不能大規模聚會、到戶外一定要戴口罩或透明面罩、進公共區域要掃safe entry二維碼…
這些讓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阻斷措施,大多數人以爲只是“非常時刻”的應急措施,沒想到竟要變爲生活常態。很多人似乎還沒做好心理建設,來面對這樣日複一日的的枯燥乏味。
(圖源:ST)
“你同意:自己已經厭倦了那些防疫的規定和措施了嗎?”
有43.7%的人表示:是的,已經感到厭倦了。
不能出國旅遊,在國內還各種限制,活動被取消、公共區域例如體育館、遊泳館都有人數限制…
對于工作壓力大的本地社畜而言,原本公共假期可以飛泰國飛印尼度個假,給生活注入一些能量,現在,沒什麽精神寄托了…
還有那些平時習慣聚集在鄰裏咖啡店裏聊聊天的樂齡人士,堂食取消的那一陣子就像是關禁閉~
(示意圖)
“你覺得哪一項是最討厭的措施?”
“每次一走出家門,就要戴上口罩,這原本對我們來說是很不正常的行爲…”新加坡常年高溫,口罩原本真的不是生活的必需品。
要知道疫情之前,在新加坡戴口罩出門可是患病人士的象征,現在一踏出家門就必須要佩戴,即使只下樓開個信箱。有高達27%的新加坡人認爲,“戴口罩”成爲防疫期間,最令人沮喪和不適的措施,榮登“厭惡榜”第一。
“厭惡榜”排名第二的就是safe entry二維碼。20%的人認爲safe entry二維碼令人厭煩,進商場–掃碼,去餐廳–掃碼,去銀行–掃碼,進地鐵–掃碼,就連去公司上班–也是要掃碼!!
(圖源:ST)
從另一個角度看,人們最不適應的,也就是最經常接觸和遵守的規則。疫情期間,煩躁、焦慮、茫然,這些心理上的不適,都是正常的。
接納自己的情緒,並保持樂觀,適當宣泄,有助于身心健康。盡管感到疲倦,但受訪者表示,他們在很大程度上理解規則背後的理由,並會遵守規定。
86.8%民衆:即使沒有規定
也會保持社交距離
也許和新加坡原本的社會習慣有關,以前沒有疫情的時候,人們在公共場所,也會盡量避免和他人的身體接觸。現在,民衆對于“保持社交距離”倒是也沒有多大的抵觸。
(示意圖)
這個調查中還有一項有趣的回答,高達86.8%的受訪人表示:即使當局不要求,也會保持社交距離。
“如果當局不要求,你還會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嗎?”
(在公共放映場所自覺保持社交距離的人們,圖源:ST)
旅遊業餐飲業:
沒能適應,又倒了一批
面對新的市場環境,可以預見的是,全球商業模式可能都要重新構建。企業對自身業務的連續性管理能力也要進行思考。
變則通,不變則衰。影院、傳統餐飲、傳統零售、酒店、景區堪稱疫情期間最慘的幾大行業。
牛車水關閉20+家紀念品商店
近日,牛車水的20多家紀念品商店,都已經關門大吉,它們中,有營業超過10年之久的。
(圖源:ST)
根據《海峽時報》的報道:
6月份,新加坡只有2200名遊客,比去年同期是160萬人。
4月、5月遊客人數分別爲750人、880人,去年同期分別爲160萬人和150萬人。
高度依賴遊客消費的紀念品商店,營業額至少下降80%。業內人士預測,有90%的旅遊紀念品店將陸續在未來6個月內消失。
這意味著,剛剛重啓旅遊業的那陣子,很可能遊客會沒什麽紀念品商店可以逛。
(圖源:ST)
一些店鋪原本賣印有新加坡logo的杯子、勺子、鑰匙、錢包、手提袋,現在全改爲賣口罩。還有商家降價抛售,甚至開始出售稀有收藏品,以維持生計。
每天只有不到10名顧客光顧,遊客哄搶紀念品的日子一去不複返。無奈之下,商家紛紛縮短營業時間,來節約運營成本。牛車水每月2萬新幣的高額租金,使得很多商家紛紛結業退租。
(圖源:ST)
百齡麥旋轉酒樓結束營業
舍不得!
本地43年老字號百齡麥旋轉酒樓,提供粵式京式美食,是老牌中餐廳。可惜現在已經宣布永久結束營業,提前步入曆史。
(圖源:網絡)
有43年曆史的百齡麥旋轉酒樓最特別之處是全島唯一的360度的旋轉中餐廳,是世界上唯一建在立筒倉上的旋轉酒樓。
人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還能欣賞聖淘沙周邊景色。
(圖源:網絡)
餐廳帶著人們對生活和美食的記憶步入曆史。
網上有一條最令人心碎的留言:1990年,我曾在這裏舉辦我的婚宴。
疫情的爆發,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原本主流的商業模式。
例如傳統零售業注定受到電商的沖擊、傳統餐飲業受到外賣沖擊、流媒體取代傳統的影院觀影、數字化辦公趨勢興起…
一些疫情期間臨時形成的習慣將逐漸走向固化,一些行業將被徹底改變。椰友們,疫情期間,你們生活中最大的變化是什麽?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