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戰備軍協去年11月起在旗下六個俱樂部會所設立回收箱,武裝部隊也在四個靠近住宅區的軍營入口處放置回收箱,方便戰備軍人丟棄不再需要的軍用品。
爲加大回收軍服等廢棄軍用品的力度,國防部在所有戰備軍人協會俱樂部會所設立回收箱。當局今年初還將設立更多回收箱,讓國民服役人員今後丟棄不需要的軍用品時更方便。
戰備軍協自去年11月起在旗下六個俱樂部會所設立回收箱,方便戰備軍人丟棄不再需要的軍用品,如軍服、頭盔、行軍背包、裝備衣和軍靴等。
武裝部隊軍需總長張炳泉高級中校(42歲)答複《聯合早報》詢問時透露,除了戰備軍協會所,武裝部隊也在四個靠近住宅區的軍營入口處放置回收箱。這四個軍營是勿洛軍營、克蘭芝第三軍營、馬裕軍營和史達蒙軍營。
當局今年初還會在卡迪軍營外和武裝部隊准尉與專業軍士俱樂部(The Chevrons)設置回收箱。
此前,戰備軍人役滿後,只能到武裝部隊的營中零售處(eMart)及花柏山戰備軍協會所歸還不需要的軍用品,或是通過各自所屬單位和陸軍後勤基地歸還。無需使用的軍服,也可在剪碎後扔掉。
曾有舊軍用品被走私到印尼
因不當處置舊軍用品而導致軍用品走私到國外的事件約在一年前引起關注。2016年11月,印度尼西亞海軍在峇淡島東南方向40公裏的加朗島(Pulau Galang)攔下一批走私物品,其中包括縫有新加坡武裝部隊標簽的新舊款軍服和相信屬于武裝部隊的軍靴。
國防部兼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孟理齊博士去年3月在國會答複詢問時指出,武裝部隊授權的舊物回收業者按規定將舊軍服送往垃圾焚化廠銷毀,當局懷疑有人未經授權回收並轉賣舊軍服,導致它們最終流向印尼。
當局爲了避免類似事件再次上演,也宣布增設舊軍服收集箱,方便國民服役人員妥當丟棄軍服。
剛在三年前結束戰備役的黃詩順(43歲,藥劑業人員)得知戰備軍協設立軍用品回收箱後,趕忙把不會再用到的軍用品帶去丟棄。
他說:“在軍營中有指定的回收時間,我們不一定方便。軍服上又縫上名字,直接丟掉不太好。東西這三年都屯放在儲藏室,我沒其他地方放,也不懂要送給別人還是怎麽處置才好。”
本地軍事觀察家梅銘偉受訪時指出,國民服役人員歸還個人軍用品,象征著服役人員的服役生涯圓滿結束。當局讓國民服役相關程序更便利、簡捷,有助減輕國民服役人員的行政負擔,從而加強國民服役體驗。
梅銘偉也是國防社區聯系咨詢委員會(ACCORD)的成員。他強調,要防止不當使用和丟棄軍用品的事件再次發生,有賴軍中長期的宣導和教育。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發生建築工人在工地身穿武裝部隊軍服的問題。但在展開公衆教育和執法後,這個問題消失了。”
國防部說,只有經授權的供應商有權售賣或處理軍服,服役人員不准變賣任何由武裝部隊派發的用品。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售賣武裝部隊軍服或軍用品者,將按軍法處置。挪用或盜用武裝部隊財物者一旦罪成,可判監達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