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1894年甲午海戰,如果清朝四大水師齊上陣,那還是照樣慘敗。南洋水師、福建水師和廣東水師去了也是炮灰。
南洋水師至甲午戰爭前,實力僅次于北洋水師。有巡洋艦、炮艦等十七艘約二萬噸。
南洋一直是湘系的地盤,北洋是淮系的地盤。清廷因爲政治需要,也樂意給他們兩個搞矛盾。沈葆桢認爲應集中力量防衛京師附近的渤海,因此每年海軍共計400萬兩白銀經費,南洋的那部分全部優先給予了北洋水師,多拿錢的李鴻章居然在之後兩三年內未曾購買新式鐵甲艦,海軍經費經常挪爲他用。
即便後來收回這筆錢,由于曆任督撫對海軍認識的滯後,南洋水師的發展一直處于停滯狀態,也只有四艘蚊炮船和五艘"落後的巡洋艦"稍有戰力。
福建水師在十年前的中法馬尾海戰中已經遭到重創,幾乎全軍覆沒。就算福建水師還在,實力僅僅是26艘各類戰艦鐵肋木殼船和兵商兩用船,鐵肋木殼船即圍護結構都是木制的。
馬尾海戰開戰七分半,福建水師主力戰艦全部被擊沉, 最後的兩艘魚雷艇被清軍岸上炮台擊毀。“但見敵放一炮,我沉一船”。在先進的法國裝甲戰艦面前完全被壓著打。
廣東水師僅有的三搜鐵肋木殼大船就在威海參戰,廣甲,廣乙兩艘被擊沉,廣丙被日軍繳獲。
其他艦船都是幾百噸的炮艦,不要說北上增援,出海都是難事。整個廣東水師一起上,戰鬥力還不如一條鎮遠艦。
甲午海戰前清朝海軍實力
海戰爆發前,清朝海軍由北洋、南洋、福建、廣東4支艦隊組成,共擁有大小艦船78艘,魚雷艇24艘,總噸位83900噸。
日本海軍編成常備艦隊和西海艦隊(甲午海戰時合編爲聯合艦隊),共擁有艦船31艘,魚雷艇24艘,總噸位61373噸。
單看總噸位和艦艇數量,清朝海軍是超過日本,排名世界第九,而日本排名第十一。不過按最重要的艦艇性能和先進程度,日本明顯占優勢。
要整個四大艦隊合並,噸位和艦艇量才占優勢。在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面對的可是日本海軍所有軍力。
北洋水師除了“定遠”和“鎮遠”2艘七千多噸的巨艦外,其余10艘艦船排水量全在3000噸以下。
反觀日本聯合艦隊,除了“赤城”、“千代田”、“比睿”三艘戰艦外,期余9艘戰艦排水量全部大于3000噸。
日本軍艦性能占優勢
日本聯合艦隊性能有多好呢?我們可以從戰艦機動性、火炮口徑、速射炮和彈藥四個方面的差距來分析。
機動性
首先北洋水師艦船速度慢,機動力遠不如日本聯合艦隊,機動力差對于海戰可是致命傷,很大程度上決定戰場主動權。
機動性差對于海戰中排列陣型、搶占有利攻擊位至關重要。在戰鬥中“欲追則可追之,欲退則可速退”。
日本聯合艦隊所有艦艇航速普遍高于北洋水師最快的致遠艦和靖遠艦航速18節。
北洋艦隊的平均航速爲每小時15.6海裏,日本聯合艦隊爲每小時19.4海裏。
火炮口徑
當時的海戰,艦船裝備的主要武器爲火炮和魚雷發射管。其中最主要的殺傷武器還是大口徑火炮,日本占優勢。
裝備的大口徑火炮數量比較(150mm口徑以上),中日之比195:268。
速射炮
日本艦隊裝備了大量速射炮,北洋海軍的速射炮數量爲0,只有舊式後膛炮,被火力傾瀉式壓著打。
北洋水師普遍裝備的是克虜伯150mm後膛炮和210mm後膛炮,射速爲1發/分鍾,“定遠”和“鎮遠”的305mm主炮射速更慢,每3分鍾才1發。
日本聯合艦隊裝備的150mm和120mm速射炮射速爲8~10發/分鍾。
據《鴨綠江外的海戰》記載:日本軍艦“獨占彈注如雨之利”。
北洋艦隊的水兵就是在冒著這樣猛的火力下堅持裝彈射擊的。
彈藥問題
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所攜帶的彈藥只有半個基數,戰前百般催促下還是沒有供應上來,其余用減三裝藥的教練彈代替。
假如說北洋海軍擊中日軍的炮彈能夠全部爆炸,戰況就可以大爲改觀了。
不光是海軍,清朝陸軍大炮也普遍打出去不炸。
對日本人最有威懾力的“定遠”305mm主炮,當時居然只有3發榴彈,前後主炮各1發,剩下的1發靠猜拳決定歸誰。
炮彈正中日艦,但就是沒爆炸,這難道是北洋官兵的過錯嗎?
清朝的海軍官兵在海戰中已經奮勇盡力,在海戰中命中率甚至要高于日軍。
必輸的海戰
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艦幾乎都是新艦,艦齡不超過5年。
反觀北洋水師,自1888年建立之後,建設工作松懈,到戰爭爆發時艦齡都已近10年。
到現在,居然還有蠢貨責備北洋水師輸在丁汝昌使用以“人"字陣型接敵戰術。雙方的火力差異如此懸殊,采用什麽陣型對敵都是白搭。
日本聯合艦隊本隊的速射炮讓“人”字陣型中間的鎮遠、定遠兩艘亞洲巨艦中彈三千多發,擋住如此多的輸出。若不是這兩艘軍艦的裝甲堅固,恐怕已經沉沒。
丁汝昌的戰略意圖是以鎮遠與定遠號爲進攻的矛頭,高速沖過低命中區,然後在近身發揮重炮火力和撞角的船首對敵戰術。
實際上,選擇這種戰術也是因爲北洋水師的船只大多都是老船,火力配置以船首爲主,側弦火力有限,所以才選擇了能夠發揮最大火力戰術,兩者的因果關系是很明顯的。
總而言之,甲午海戰失利,輸在朝堂上,輸在清政府腐敗無能,不能簡單的責怪北洋水師的官兵,就算清朝四支艦隊組成混合艦隊上還是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