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東南亞有名的發達國家,新加坡一直將發展自身軍事實力作爲自己的立國根本。著名的”毒蝦理論”也是爲了應對日益嚴峻的周邊國防安全問題,爲此新加坡除了要求”全民皆兵”外,對于本國武器國産化也是十分重視,這也催生了新科動力(ST Kinetics)這樣頂尖的軍工企業。
而今天要提到的這款武器裝備,正是新加坡自主研發的最好代表,這就是被新加坡軍方賦予衆望的”普賴默斯”155mm自行榴彈炮。
上世紀90年代初,新加坡陸軍對于現有火炮缺乏科技感的問題,向軍方高層提出需要一種集射程、火力和精度三者結合,而且可以伴隨裝甲部隊進行快速作戰。進而在未來快速反應作戰需求,增強軍隊合成作戰的能力。
接到這一要求後,新加坡武裝部隊、國防科技局和著名的新科動力集團開始進行數據和外形研發工作,不久之後一款155mm39倍徑的自行榴彈炮樣車被研發出來。在命名上,新加坡人也霸氣地將它爲”普賴默斯”(英語:Primus),在拉丁語裏是”第一”的含義,同時也契合了新加坡炮兵部隊的格言”In Oriente Primus”,翻譯過來就是”東方第一”。
此後該榴彈炮經過新加坡軍方的多次驗收和測試,終于在2003年11月正式裝備新加坡炮兵部隊使用。時任新加坡國防部長張志賢准將(英語:BG Teo
Chee Hean)在兀蘭的陸軍基地主持了該款火炮的列裝儀式。
根據數據顯示,”普賴默斯”不僅采用了新科動力設計的牽引火炮技術,同時結合世界其他先進榴彈炮技術後,經過組合而成的一款新式火炮裝備。而一套完整的火炮組合主要由炮車、一台彈藥補給車和一台指揮車組成,彈藥補給車可無需人工自動進行彈藥補給工作。
外觀上,”普賴默斯”全長10.21米,高3.28米,戰鬥全重28.3噸,車內操作人員共有4名。該車不僅能在普通的公路橋梁上進行行駛,同時也能和部隊配套的架橋坦克一同使用。未來執行遠距離投送任務時,還可以用C-17或空客A-400型運輸機進行戰略投送工作。
動力裝置方面,”普賴默斯”使用了一部DDC公司的6V-92TLA型柴油發動機,同時搭配通用動力的HMPT-500-3EC液壓自動傳動裝置後,可以給”普賴默斯”提供550匹馬力的動力,使得該款火炮最大的公路行駛速度達到每小時50公裏,最遠行駛距離350公裏。
防禦力上,新科動力將”普賴默斯”打造成一款全焊接鋼制裝甲的全封閉炮塔,主武器方面使用了一款新科動力自研的155mm39倍徑火炮,該炮同時還帶有排煙裝置及炮口制退器功能;副武器則是一挺7.62mmFN MAG通用機槍。底盤使用上,”普賴默斯”使用了美國M109自行榴彈炮的底盤,但在關鍵零件上進行了改動,使其更加貼合火炮的炮塔。
爲了讓”普賴默斯”在實戰中獲得更爲強勁的火力,新科動力貼心地爲其選配不同種類的彈藥。除發射高爆彈、煙霧彈外,還能發射自研的一款155mm子母彈,內部包含了64枚攻頂彈藥,每枚子彈藥上都裝有自毀裝置,對于敵方裝甲目標有著極強的殺傷性。
其實”普賴默斯”真正出名的就是其先進的科技水平:首先是配用了炮載慣性導航系統和彈道計算軟件,這些可以幫助火炮進行修正,從而使火炮在確定射擊位置後能夠具備自主作戰的能力;其次就是使用指揮控制系統,使得在作戰時每一台火炮都能確定自己的作戰位置,最後就是”普賴默斯”火炮可以與指揮中樞進行相連,後者發出的各種消息,火炮都可以第一時間接到。
另外該炮采用的數控系統能自動完成彈藥安裝,管理系統還可以對炮彈消耗量和庫存進行統計。另外火控系統中的炮載慣性導航系統,能自動對目標進行瞄准。當接收到炮兵連或團指揮所的目標信息時,”普賴默斯”可以在不到60秒的時間內就能進入陣地進行射擊,40秒內即可完成重新部署。因而在未來可以有效地支援混合裝甲旅進行高機動性作戰行動。
雖然,”普賴默斯”在52倍口徑火炮的總體環境下,感覺有些落後于形勢。但是考慮到這款火炮是新加坡自行研制,而且只是新加坡本國進行使用的情況下,我們就能理解新加坡軍方對這款武器的重視程度了。
根據現有資料顯示,新加坡陸軍總計裝備了54輛”普賴默斯”自行火炮,在新加坡國慶日典禮上,”普賴默斯”也經常作爲機動部隊的一份子,參與到節慶日的軍車檢閱儀式;每年新加坡陸軍在德國、新西蘭、美國等地進行陸軍實彈演習時,”普賴默斯”都會成爲當仁不讓的C位,可見新加坡陸軍是多麽重視這個”東方第一”的自行火炮。
結語
小國新加坡的”普賴默斯”自行火炮,雖然在一些方面還是離不開歐美武器技術的影子,但新加坡人還是盡全力將其打造成適合自身發展火炮重器,這一點他們可比完全采用西方武器備件的韓國K-9火炮要強多了。
參考資料
1.《新加坡軍事概況》
2.《新加坡軍事史1965-2015》
3.《世界自行火炮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