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學校規劃出特定的一天,或安排特定的空間,讓學生發掘興趣和潛能。有些學校則延長休息時間,讓學生決定如何利用這個時段。
越來越多學校開拓“非正式空間”讓學生探索興趣,這包括設定特定時段或主題,讓學生決定所要進行的活動,以便從自主學習中培養樂趣,發揮創意。
教育部長(學校)黃志明去年12月在新校長委任儀式上致辭時說,創新是我國持續發展和邁向成功的關鍵,他鼓勵學校有意識地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騰出一些空間,讓學生自由探索,好讓想象力和創造力萌芽。
偉源小學(West Spring Primary)自2014年開辦以來,就在每周四上課前安排約10分鍾,讓學生在課室裏玩樂高(Lego)。
活動沒有既定形式。有些教師放任學生自由創造;有的讓學生按題發揮,以積木堆砌造型。除了樂高,高年級生也逐步接觸七巧板拼圖(Tangram)及拼字遊戲等,校方鼓勵教師利用這個時間同學生溝通,加強師生關系。
鍛煉領導才能和自主能力
小四生林隽展(10歲)按教師定下的“學校假期”主題,憑他與父母同遊日本的記憶,創造出一個日本寺廟造型。
他受訪時說:“我喜歡塑造讓我印象深刻的東西。自由玩樂高,能讓我放松心情。”
丹絨加東女校則從三年前起,每周二早晨設定1小時20分鍾的“學生時間”,讓學生自學、爲演出彩排、召開討論會,或進行學術或非學術活動。
校長黃藝敏說,校方之前觀察到,不少學生自發提前到學校,趁升旗禮前一起練習歌唱或體育項目。“我們意識到,學生主導的非正式學習空間有重要的意義,可讓他們的領導才能和自主能力,在一個更真實的情景下獲得鍛煉。”
丹絨加東女校提供的自由探索時間不僅于此,學生每周有兩天的休息時間延長至50分鍾,也可用來進行自己主導的活動,但因校舍翻新,臨時校舍空間不足,這項安排目前暫停。此外,學生每兩周內共有150分鍾至200分鍾的“咨詢時段”,主要讓他們自學,或就課業咨詢教師。
公教中學從前年中開始,將每天半小時休息時間延長至50分鍾。學校決定延長休息時間,並讓四個年級的1000多名學生同時休息,是因有家長和學生反映,半小時難有共同時間進行學習討論。學校後來在學生理事會建議下,也允許學生借用運動器材,趁休息時打籃球、丟飛盤(frisbee)或玩桌上足球。
另有些學校規劃出特定的一天,或安排特定的空間,讓學生發掘興趣和潛能。
諾雅初級學院去年7月5日首次舉辦“非會議日 ”(Unconference Day),由師生“開班授藝”,推出韓國舞蹈、瑜伽、茶道、電影分析及烘焙等30多種興趣班。校長張美馨也親自指導學生插花。
另外,安德遜小學去年設立一個小型藝術空間,每天開放兩小時,讓不同休息時段的學生使用,由家長義工負責照料。學生可自行探索各種材料,進行美工創作。這個空間也提供多媒體設施,例如“電子塗鴉牆”、平板電腦。爲確保環境利于學習,同個時候只讓25名學生前來使用。
美術部主任林芷妤說,這個空間透著自然光、是一個讓孩子感到愉快,鼓勵他們自由發揮藝術創意的地方,許多學生一到休息時間就趕過來,並且會自發地遵守禮儀,安靜地閱讀或與同學一起制作手工。
適度“放羊吃草” 讓學生自己規劃時間
學生如果不懂得善加利用自由時間,是否會造成他們無所事事?受訪學校認爲,應該信任學生,適度地“放羊吃草”,讓他們學會規劃時間,管理自己的事務。
對于公教中學延長休息時間,校長蘇麗玲說,校方起初躊躇是否應“放手”,讓學生決定如何利用這個時段。“我認爲應對學生有信心。大多數學生懂得善用時間,一旦這形成一種風氣,其余的學生也會效仿。學生應明白,不是每樣事情都要靠別人爲他們安排,自己應當學會做決定及規劃時間。”
公教中學食堂只容得下全校一半的學生,校方起初擔心,共同休息時間會引發攤位前大排長龍,但事實證明,學生會相互配合,自行錯開用餐時段。
蘇麗玲坦言,有少數高年級生會躲進圖書館玩手機,學校雖不鼓勵,但也不幹涉。她認爲,學校也不宜急于判定學生選擇的活動是否浪費時間,而一些學生或許也需要利用這個空檔休息。
學校主張讓孩童從有意義玩樂中學習
對于給小學生自由時間玩樂高,偉源小學校長潘瑞玲說,學校主張讓孩童從有意義的玩樂中學習,她相信,這類探索空間有助培養靈活思維,鍛煉解決問題的技巧。
“堆砌某造型時,缺少你想要的那塊積木,要如何突破框框,在有限選擇中另找替代品,並一樣達到目的?許多學生懂得變通,這是我們要看到的。栽培創新人才,未必立竿見影,但一旦啓動學生的靈活思維,他們升上高等學府,就可較好地適應難度更高、更講求創意的學習要求。”
對許多丹絨加東女校的學生來說,每周二的“學生時間”是與同學探索共同興趣及合作的好機會。參加舞蹈學會的中四生黃文曦(15歲)會趁這段時間和同學一起練舞。“合作和討論過程中,我們常碰撞出新點子。我們也會趁這時候舉行非正式演出,也有更多機會和不同年級的同學交流。“
同樣就讀中四的蘇祖安(15歲),利用這個空檔幫學校記錄和整理儲藏室的曆史文物。她說,過程中有機會參考有關資料,讓她對校史有更深的了解。
一些丹絨加東女校的教師也按各自的興趣,推動學習項目,讓學生選擇來參加。例如,生物教師白紅中(46歲)觀察到學生對花草昆蟲感到好奇,去年和今年分別推出飼養蝴蝶和都市耕作項目,每次約20名學生報名。
他說,每周二的空檔提供靈活空間,學生有更多機會動手實踐,學以致用,而對他來說,這也是共同學習的過程。“例如,在蝴蝶飼養區裏,爲近距離觀察蝴蝶,我建議以彩色塑料裝置吸引它們停駐。但有學生提出不同看法,我們于是做實驗,發現使用粘了糖水的棉花,對吸引某種蝴蝶特別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