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大一結束,我們在國立大學的這批中國留學生,除了個別積極分子留在了學校的宿舍裏,其余大多都搬到了校外的宿舍,那就是位于武吉知馬路上的College Green。說來奇怪,明明我們印象中門前那條大路應該就是Bukit Timah Road武吉知馬路,但是實際上它卻是Dunearn Road杜尼安路。怎麽回事呢?原來在我們這段,兩條路是平行的,間隔其實也就幾十米,而武吉知馬的名氣大大高于杜尼安,所以大家就習慣的覺得自己應該是在武吉知馬路上。
現在的地圖上已經找不到College Green了
College Green是一個由二十多棟二層小樓構成的學生宿舍區。每棟樓有四個房間,樓上三個,樓下一個。樓下還有廚房和客廳、樓上則配一個公共的洗手間和淋浴房。當時我們是每棟樓住八個人,至于誰和誰住是自由組合。我們幾個好兄弟住在6號樓,隔兩棟的9號樓裏住了八個女生。兩棟樓雖然關系挺好,但是幾乎沒有擦出什麽火花。但是多年以後我們樓的老九還是跟9號樓的“老板娘”結了婚,算是兩棟聯誼宿舍樓唯一的碩果。
College Green的小樓(來源于網絡)
我們在College Green一直住到開始讀研,也就是近四年的時間。這裏留下的回憶太多咯!在小樓中間的籃球場上揮灑了多少汗水,曾經和同伴一起抓入室盜竊的小偷。更重要的是,這裏是我和毛毛開始的起點,卻也是本以爲會天長地久的愛情的終點。
從前的NIE現在的國大法學院(來源于網絡)
地圖下方那塊綠地就是新加坡有名的植物園了。但地圖上沒有標注的是在植物園的一角,武吉知馬路邊其實是一個學院。這個學院最早是1920年代的萊佛士學院(注意不是書院,那個是高中),後來成爲了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簡稱NIE,專門從事教育及師範方面的人才培養。在我們剛到新加坡學英語的那會兒,有一半人就是在這裏上的課。對我們來說,NIE最吸引人的其實還是它的室外籃球場,藍天白雲綠地圍繞下的球場打起球來真是享受。可惜的是這裏的球場其實是要預訂的,我們一般都是免費蹭場子,然後就有個學校的老頭很生氣的過來趕:No Book! No play! 多年以後,國大升級擴張,幾個系來了個乾坤大挪移,我們計算機系升院,搬去法學院的位置。而法學院則從主校區搬出,搬到了NIE所在的位置。NIE呢,則搬進了南洋理工大學的校園,並從此成爲了NTU校園的一部分。
新加坡植物園(來源于網絡)
植物園就不用說了,新加坡作爲世界知名的花園城市國家,又地處熱帶,本來就是植物的天堂。進入新加坡的植物園可以領略各色奇花異草高矮樹木,尤其是新加坡的國花:蘭花(又叫胡姬花)。
武吉知馬自然保護區入口(來源于網絡)
武吉知馬路一頭往東直走就進了市中心,另一頭在跟金文泰路交界的地方則向北,稱爲Upper Bukit Timah Road即武吉知馬路上段。這段路其實是貼著武吉知馬山的,所以山腳下的購物中心有條小路是爬武吉知馬山的起點,好像是坐157路巴士可以到。爬完山下來還是回到這個購物中心,吃個飯喝個水,再坐巴士回家,多方便!
武吉知馬山的頂峰標記(來源于網絡)
武吉知馬山頂是新加坡最高峰,海拔不到164米!這在習慣了名山大川的人看來簡直就是個小山丘,還沒使勁呢,就登頂了,標志是這塊石頭。當然新加坡政府還是要想點趣味出來的,所以硬是設計了三條不同難度的爬山路線,A路線老少皆宜,C路線陡峭有些危險,B路線則居中。路線再多,爬最高峰爬幾次就膩了,這時可以選擇另一條路徑穿越熱帶雨林,一路走到麥裏芝蓄水池自然保護區,長度約15公裏,是當地徒步愛好者經常走的路線。
亞當路熟食中心(來源于網絡)
回過頭來講,College Green已經不複存在,但是隔壁的Adam Road Hawker Center亞當路熟食中心卻依然熱鬧非凡。這裏好像成了新加坡小販中心的一個展示點,2018年11月16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特意來到亞當路熟食中心品嘗地道新加坡美食,與本地民衆親切互動。之前我們經常來這裏解決吃飯問題,在環形的一圈攤位裏選擇想吃啥,最常吃的是雞飯、椰漿飯和燒烤,不時也吃吃印度飛餅Roti Prata,還有一種叫Roti John,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這邊本土化的三明治。沒明白爲啥這個小販中心後來變得很出名,有點不明覺厲的感覺。因爲新傳媒離這邊也不遠,有時候還有些藝人會跑來吃飯或者吃夜宵,之前曾經看見範文芳坐在那裏等餐,真人好小好苗條。
照慣例,還是在最後講講武吉知馬的名字由來。Bukit Timah都是馬來語,其中Bukit就是山的意思,Timah就讓人糾結了。按馬來語這是錫的意思,難道武吉知馬山裏有錫礦?但是目前爲止沒有發現。還有一種是口誤說,本來應該是Temak,一種山裏的樹。再一種是人名說,原來應該是Fatimah,馬來語裏比較出名的女性名字。不管怎麽說,反正現在約定俗成了就叫Bukit Timah,武吉知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