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故事》主要講的是上世紀60年代,林姓華人家族伴隨著新加坡獨立、總理大選、民族沖突、洪水災害、農村搬遷等一系列時代的大事件中一個個小人物的故事。
這部電影一共有兩部,既有大時代的發展背景,又有小人物之間的溫情,也是一部弘揚主旋律、同時弘揚家族團結的故事。
看了電影,我發現,那個時代的新加坡的鄉下生活和咱們中國人以前的鄉下生活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相同的地方:
1、集市裏也會有城管和流氓,騷擾人做生意,不過,他們叫稽查員和流氓黑社會。
招弟帶著弟弟去賣豆漿和豆腐花,第一天就被督察員追趕,豆漿和豆腐花撒了一地,盛東西的器具也被打破了。
黑幫則是一個叫706的小流氓團體,每個月收保護費,說是誰被欺負了就幫他出頭,小事的確會管,但遇到稽查員還是會抱頭鼠竄。
2、老年華人一樣迷信,重男輕女
招弟原先被別人娶回去做二老婆,讓她生兒子,結果連生了三個女兒,後來丈夫去世了,大老婆就把她趕出了家門。
招弟的父親聽人說臉上有兩個痣的小外孫女會給家裏招災招難,逼著招弟把她送給了別人。
還有算命的說招弟和父母的八字相沖,不能直接叫爸媽,而要叫四叔、四嬸。
3、華人信觀音娘娘,有過年的習俗
遇到節日或者大事,招弟就會拜觀音娘娘,說出自己心願,請她成全。
有一次她跪在關心娘娘面前說請求那些收保護費的流氓都趕快消失。沒想到收保護費的頭頭也去拜關心娘娘,求那些交保護費的人都能交的利利索索,不要他們老催。
過年時期,也是全家人一起熱熱鬧鬧的,發紅包、放鞭炮、祭拜祖先、一起吃團圓飯,親戚朋友互相拜年……不過他們的春節也是穿短袖。
4、新加坡過去也有很多自然災害
新加坡鄉下的屋子一般都是木材搭建的高腳屋,因此容易發生火災。
1969年,新加坡發大水,淹死了一些人,也造成了很多人無家可歸。從此新加坡政府開始改善排水系統,到處挖水溝,改善排水系統,鼓勵大家搬到政府組屋。
5、新加坡也搞房屋拆遷,讓村民改住組屋
爲了新加坡的發展建設,政府鼓勵大家存公積金,來買政府修建的組屋。
幾十年之後,幾乎鄉下的人都搬到了政府組屋,原來的鄉村則建起了高樓大廈,吸引外商入駐。
不一樣的地方:
1、鄉下土地少,農業主要包括養殖業和漁業,大部分人做生意
新加坡的地理面積只有720多平方公裏,相當于中國的一個四線小城市,廣州白雲區的面積是790多平方公裏,都比整個新加坡大。
由于土地少,所以在種植結構上,新加坡大力發展果蔬、花卉、家畜等都市農業。每戶人家有一個農牌,可以繼承,允許農民在自家養家畜。還有很多人是靠做小生意爲生的:有賣椰子的、開出租的、賣豆漿的、賣椰漿飯的……
2、新加坡也有計劃生育政策,不過鼓勵生2個
新加坡的醫院、牆上也會貼很多鼓勵計劃生育的標語:生女或生男,兩個就夠了。
3、多民族融合,但民族沖突敏感
新加坡主要由華人、馬來人、印度人這三個民族的人構成。之前爆發過大的民族恐怖主義,不過新加坡獨立、李光耀當上總理後,一直宣傳各民族和諧相處的政策,因此雖有小的沖突,但是沒有爆發大規模的起義。
4、新加坡語言變遷
剛開始新加坡的語言很雜,有福建話、印度語、英語、泰米爾語,後來逐漸發展爲以馬來語爲國語,以英語爲行政語言的國家。但華人占總人口的74%,所以小學必須要學華語。
新加坡曾經兩次並入馬來西亞,但最後都被馬來西亞投票踢出去了。1965年國家獨立之前,新加坡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後來新加坡獨立,英軍逐漸撤出,新加坡開始組建自己的軍隊,李光耀擔任總理期間,大力搞城市建設、招商引資,促進了新加坡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