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連碹在首屆看護者座談會上致辭指出,明白看護者也需要放假,避免壓力過大而感到精疲力盡,因此在一些指定的日間護理中心和療養院提供喘息護理,至今有超過1600人選擇這項服務。
本地越來越多照顧家中病患的看護者爲緩解壓力主動尋求援助。護聯中心最新數據顯示,過去三年來,爲有需要家庭而設的喘息護理服務使用量增加至少50%。
喘息護理(respite care)是指由專業護理業者爲年長者提供的短期護理服務,讓負責看護他們的人得以休息或有時間處理其他事務,服務時間從幾小時到30天不等。目前有10家樂齡日間托管中心和超過40家療養院提供這項由護聯中心(Agency for Integrated Care,簡稱AIC)推出的服務。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擔起年長者看護責任的家屬人數也相應增加。照顧年長病患的同時又必須兼顧家庭或工作,看護者時常得“兩頭燒”,容易感覺精疲力盡。
爲更全面地了解這群看護者的生活質量、心理需求,以及所獲的社會支持,國家福利理事會今年也計劃首次針對該群體進行全國調查。
這項調查將面向家中有年幼和成年殘障者、慢性疾病患者,以及心理疾病患者的看護者。調查結果預計明年下半年揭曉,將有助相關機構規劃看護者服務。
政府和相關機構近年來不斷投入資源,協助看護者應對照料家中病患所面對的壓力和挑戰。
衛生部兼環境及水源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昨天在首屆看護者座談會上致辭指出,增加日間護理和居家護理名額,以及增設喘息護理的做法,都可協助看護者減輕壓力。
許連碹說:“我們明白看護者也需要放假,避免壓力過大而感到精疲力盡,因此在一些指定的日間護理中心和療養院提供喘息護理,至今有超過1600人選擇這項服務。至于有失智症老人的家庭,也能考慮年長者保姆(eldersitter)的上門服務,幫忙照顧幾個小時。到目前爲止,這個計劃也幫助了上千名患者。”
她也鼓勵公共部門與機構相互協作,創造更多資源幫助看護者,同時也需要給予護理人員恰當的技能和知識,更好地協助有需要的看護者。
不少看護者不知如何求助
護聯中心樂齡看護服務發展署總監林偉群受訪時指出,過去10年來,年長者和看護者可使用的社區援助資源已大幅度增加,但仍有不少看護者不知如何求助。
他說:“我們近年來通過設立AICare Link等社區觸點,向有需要者伸出援手……如何更好地爲需求不同的看護者和援助資源進行配對,銜接好這最後一環(last mile connection),是我們須不斷耕耘的工作。”
目前,本地有超過240項看護者培訓課程供選擇,內容涵蓋日常護理、失智症或智障者護理,以及學習使用餵食管和造口(stoma)護理的技巧。這些課程由本地近60名培訓業者負責提供,並獲護聯中心批准授課。
報讀課程的看護者每年有8000人,他們可申請200元培訓津貼。
此外,看護者也可根據家庭需求,向看護年長者女傭培訓和醫療陪診及護送服務等計劃獲得援助。
看護者座談會由護聯中心和國家福利理事會聯辦。
自閉兒父親:社會援助讓我有喘息空間
當楊毅山(31歲)在20多年前確診爲自閉症患者後,楊清發(61歲,退休者)幾乎求助無門,也找不到合適的學校收留他。
由于早年缺乏外界的支持,楊清發受訪時感歎,當時猶如被世界遺棄,他和太太身心壓力巨大,只能依賴宗教信仰互相扶持;兩人每天須消耗大量精力照顧兒子,每天唯一能喘氣的機會就是上廁所那短短10分鍾的時間。
他說:“要說現在和以前的不同,就是如今有更多機構主動伸出援手,更多援助計劃能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我們知道去哪裏尋求幫助。”
楊毅山近年先後獲得新加坡自閉症協會和新加坡協助殘障者自立局(SG Enable)的協助,目前也在憶恩成人中心(Eden Centre for Adults)學習,他不但更加獨立,情緒管理也有明顯進步。
積極參與看護者支持小組活動
楊清發說:“協助殘障者自立局的工作人員非常熱心,他們時不時就會打電話給我們,詢問毅山的情況。有了來自社會機構的幫助,我們覺得欣慰,至少讓我和太太有喘息的空間和自己的時間,也很開心毅山開始意識到這個世界不光只有父母的陪伴,學會獨立生活。”
楊清發如今有空也積極參與看護者支持小組的活動,與其他特需孩童父母交流心得。他說:“每次與年輕父母分享後,都會感覺他們眼裏閃爍著一絲希望,他們知道自己不是孤立無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