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皇帝沒有退路,不能退休,病了也要繼續當皇帝,曆史上中風的帝王不少。
康熙帝54歲中風。(互聯網)
唐順宗李誦做了26年太子,等到的卻是嚴重中風,只在位200天。宋真宗因冬寒在郊外活動中風,病情反複六年。康熙因廢太子,飽受壓力而中風。
根據文獻記載,中風是很古老的疾病,已存在千百年。
嚴重中風患者會馬上猝死,能活下來的話,就要視大腦受損的部位(區域)和中風嚴重性,會有不同程度的後遺。有些複原後半身不遂(偏癱),行動不靈,近乎殘障;亦有人失語,“有口難言”,失去言語、表達能力;也有歪臉,口舌歪斜,吞咽困難。同時,中風還可能多次複發。中風後遺猶如患上難以治愈的慢性病,患者的性情可能大變,行爲乖張,凶殘暴戾等。
讀過好些中風的帝王曆史,中風後令他們身體與精神狀態欠佳。這些“病夫”如何日理萬機,如何治國?古代的封建王朝制度,重視的是坐上龍椅者的血統關系。這位“萬歲爺”的年齡、健康狀況、學養修爲是次要的,也沒有禦醫爲內定登基的皇帝做強制體格檢查,證明能勝任“聖職”。只要有身邊的大臣、宦官,甚至母後聽政,外戚輔政就行。這樣,一個皇朝的國祚興衰,國家興亡,唯有聽天了。
曆史上中風的帝王不少,這裏談談三位。
唐順宗李誦在位200天
唐順宗在父親死後一年去世。(互聯網)
曆史上,唐順宗李誦(761-806)是個倒黴,沒有福氣的皇帝。他居儲君(當太子)時間最長,做了26年的太子,等到的卻是嚴重中風。李誦在804年9月,時年43歲,突然中風,臥病在床,不能言語,病情嚴重。從中風的病理學解讀,不能言語表示腦前葉的布羅卡區(Broca area)中風嚴重損壞。
五個月後(805年2月25日),父皇德宗李適(742-805)駕崩,在位25年。李誦帶著重病繼位。過了七個月,病不見好轉,且日益嚴重,無法臨朝聽政,難有作爲。他自知不久人世,加上宦官俱文珍等大臣迫他退位;于是在805年八月初四,李誦冊立兒子李純爲太子,讓他繼承帝位,爲唐憲宗(778-820),自己當太上皇。
禅位後五個月(806年2月11日),李誦駕崩,享年45歲。李誦只當了200天的皇帝。李誦和父皇德宗李適之死,相距還不到12個月。朝廷一年內失去兩位皇帝,實屬不幸。
宋真宗趙恒病情反複六年
宋真宗的病反複拉了六年。(互聯網)
宋真宗趙恒(968-1022)是宋朝第一位可以從史料推理,確定是死于高血壓引發的腦血管病的皇帝。
史籍記載真宗首次發病是在1016年。南郊祭祀之後,48歲的趙恒因冬寒在郊外活動“得風疾”,導致心血管意外。翌年仲春又再發病,幾個月後略有恢複,但不能視事,長達半年。到了寒冷的閏十二月,趙恒再度發病,更爲嚴重,出現語言障礙,無法說話的症狀。
像唐順宗李誦,趙恒可能也是腦前葉的布羅卡區中風嚴重損壞。趙恒只能以紙筆和群臣溝通。《續資治通鑒長編》有記載:“時上不豫,艱于語言,政事多中宮(皇後)所決。”
從天禧三年(1019)起,51歲的趙恒再數度中風,幾至“不豫”(病危),到臨死那年(1022),趙恒一次大中風,龍馭上賓。
總的來說,趙恒在六年間,病情反反複複,已經半身不遂,無法與人有效溝通。從發病時間、症狀、惡化過程、並發症等方面來看,都符合高血壓引發腦血管病的特點。
康熙皇帝玄烨沒福氣
根據清宮醫案記載,康熙帝玄烨(1654-1722)廢太子胤礽那年(1708)中風,時年54歲,他“肝火旺盛,頭暈目眩”。到了58歲時,玄烨在天壇舉行大祭行禮時,已經步履艱難,兩旁需要侍從攙扶行走站立。60歲時,因爲“怒氣傷肝,心動過速,命懸一線”。到了62歲時,手腳麻木,連寫字都困難,但仍堅持工作。他說:“朕以右手病,不能寫字,用左手執筆批旨,斷不假手于人。”說明玄烨中風,沒有失語的後遺,大腦的布羅卡區沒有受到損壞。
玄烨64歲時,出現“心力衰竭現象,頭眩足腫,遍身沉重,步履維艱,心中煩躁,又添加寫字手顫等證狀”。65歲時,“不能聽政,臥病兩月,容顔憔悴,身體羸瘦,行動困難。隨後病情逐漸加重,太醫屢治不見明顯效果”。到了69歲,群臣正准備爲他慶祝70大壽,他卻一病不起,乘龍升天,沒有福氣做古稀老人,結束長達61年的皇帝生涯。史家認爲,玄烨中風源自廢太子事,令他精神飽受壓力。玄烨曾在遺诏中解釋曆代皇帝何以短壽:自古帝王多享年不永,皇帝面對政務之煩,使人不勝其勞。當了皇帝,就沒有退路,不能退休。
1675年,時年僅22歲的玄烨出人意料地宣布,冊立皇後赫舍裏氏生的剛剛18個月的皇次子胤礽爲皇太子,並給予特別教育栽培。他之所以作此決定,是因爲思念生産身亡的皇後,不按照嫡長承制,不冊立皇長子胤禔(zhī,1672-1735),移情于胤礽(réng,1674-1725)。可惜胤礽長大後,目空一切,驕奢淫逸,暴虐不仁。這一切使得一直對太子察顔觀色的玄烨痛心和失望。加上太子黨的矛盾逐漸産生與激化,1708年,玄烨決定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訓,爲肆惡虐衆,暴戾淫亂”爲由,宣布廢除胤礽爲皇太子。玄烨因此事精神大受打擊,健康開始惡化。
中風是腦血管病變
中風(腦卒中)的原因很多,這裏不詳細敘述。簡單來說,中風就是腦血管病變,如血管梗塞(栓塞)或是破裂。前者稱缺血性中風(ischaemic stroke),後者稱出血性中風(hemorrhagic stroke),爆血管導致供應腦部帶氧血液被截斷,腦細胞死亡,使到腦部某些部分如布羅卡區等永久損壞。中風起病急(突如其來),臨床變化快,故此有Stroke之稱。Stroke就是“突然重重一擊”的意思。
出血性中風最主要的原因是高血壓(hypertension)。血壓過高,腦血管爆裂(腦溢血)的概率也高。診斷高血壓很容易,只要用血壓計測量馬上就知。可惜古代人們不知高血壓、血壓計爲何物。血壓計是遲在1880年,由奧地利醫生巴施(Samuel von Basch,1837-1905)發明。
患上高血壓的人開始或中期全無感覺和症狀(有些沒有頭暈、頭疼),身體在不知不覺間受到嚴重損害,所以高血壓也叫做無聲殺手。一旦中風,後患無窮,難以治愈。要預防中風,治療高血壓才是最好的措施。
文:何乃強
一只愛生活、文藝範的小魚尾獅
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
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