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2月17日),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政策研究所(IPC)發布了一項研究結果:新加坡人容易相信詐騙!
這項研究是在去年(2019年11月1日-12月31日),針對2000多名新加披居民,展開關于虛假信息的調查。
數據,新加坡被詐騙高
研究顯示,每10個人中,就會有6個人表示自己“有時”、“經常”、“時常”會相信通過文字和圖片傳播的虛假信息。
(圖源:網絡)
調查有四大結果!
一、人人都有機會成爲虛假信息的受害者
二、歸類出四種容易受騙群
三、75%人曾經用社交媒體轉送虛假信息
四、歸類人們一眼就看出虛假信息的類別
研究人員修改了一篇文網址,采用聳人的標題,插入語法錯誤 ,引用虛假的政府單位,並向受訪人員提供了這樣一份 “新聞文章”。
研究顯示,超過66%的民衆都會相信這是一篇真實可信的報道。
研究還發現,不少60歲以上的年長人士會相信虛假的新聞,這群體更容易落入錯誤信息的陷阱。
(圖源:網絡)
再來,居住在1至3房式組屋內的民衆,比私宅住戶更容易相信假新聞。
(圖源:Jennifer Photography)
信任網絡新聞媒體以及意識偏頗的人士比較容易上當。而對于自己辨別虛假信息能力有信息,以及對于媒體和信息環境有更好了解的人比較不容易受到這列虛假信息的影響。
新加坡人很相信媒體
研究結果也發現,作爲媒體,電視是仍是新加坡受訪者獲取新聞資訊的最頻繁渠道,同時也是他們最信任的媒介。74%認爲,電視“能信賴”或“非常能信賴”。
換做是你,你比較相信哪種媒介呢?
(圖源:網絡)
媒體有兩大平台,一是傳統媒體,一是網絡社交媒體。
傳統媒體有報紙、廣播、網站等。
網絡社交媒體有臉書、WhatsApp等
是不是以爲新加坡人比較相信社交媒體呢?其實不是,根據這次2000位受訪者的調查,可以評斷出,新加坡其實更相信來源明確的媒體。
依信賴度做排序,第一是報章70.1%,第二是廣播67.6%,第三是新加坡主流媒體的網站61.6%。看著這麽一個調查,還真詫異,原來新加坡人還熱衷報紙!
(圖源:網絡)
新加坡人普遍使用的社交媒體是臉書和WhatsApp。
但是,這兩種平台的信任度非常低,分別只有9.4%和8.8%。
(圖源:網絡)
其實,WhatsApp等通訊平台是散播假信息最常用渠道!爲何新加坡人不會全然相信呢?這研究結果挺特別。
原因有三。
第一,信息多是諷刺性的。
第二,“表情包”圖像與視頻等方式呈現,欠缺嚴謹和客觀性。
第三,這些年,媒體報道和政府端發出的提醒越來越多,新加坡人更相信這些來源。
事實上,新加坡還算有高判斷能力的。
第二、相信親友(朋友圈、親戚群)
(圖源:網絡)
另有,70.4%的受訪者會全然相信親友!只要是親朋好友送來的信息,在信任的基礎下,會不假思索就轉發出去。也有58.8%的人會因爲信息吸睛而轉發。
詐騙新套路,你信了幾個?
《新加坡眼》整理了最新討論,你遇過嗎?信了嗎?如果信過,悄悄在自己的心裏打勾吧……
1. 冒充銀行職員,索取個人資料
騙子冒充銀行職員身份向受害者索取個人資料是最常見的詐騙手法之一。
(圖源:網絡)
2. 冒充新加坡郵局的詐騙短信
冒充新加坡郵政局的詐騙短信。騙子創造“官方網站”,誘騙民衆透露個人資料!郵局提醒大家,在網上填寫個人信息時,一定要辨別網頁真僞。
(圖源:網絡)
3. 網絡戀愛騙局
疫情當前,使用網絡交友已成常態,新加坡的網絡戀愛騙局案也在此期間不斷增加。
(圖源:新加坡警察部隊官網)
4. 非法短信貸款
許多居住在新加坡的人士都收過這類短信。警方表示:“合法的貸款公司不會透過短信宣傳。
(圖源:新加坡警察部隊官網)
5. “中獎”騙局
詐騙者會先通知受害者獲獎消息,隨後以“兌獎”爲由,跟受害者索取個人資料。索取的資料包括,銀行卡號、一次性密碼、地址、身份證等個人信息。
(圖源:網絡)
6. 支付逾期稅單
有人冒充稅務局人員,利用Viber等手機通訊應用程序,要求受害者立即支付逾期稅單,並提供網上銀行登錄和一次性密碼等資料。
(圖源:網絡)
7. 請你轉賬彙款
這種大筆彙款,請注意。這則是3000新幣……
(圖源:網絡)
8. 謊稱PayPal被封號
通過電郵謊稱PayPal被封號,請你解鎖……
(圖源:網絡)
警察揭秘如何不被騙
(詐騙信息,請勿取信。圖源:新加坡警察部隊)
單就今年(2020年1月-8月)新加坡的詐騙案件比去年(2019年1月-8月)同期增加了27倍之多!2019年警察部隊接獲7起案件,2020年接獲190起報案;今年的190起共虧損超出30萬新幣,與去年的4千新幣相差甚多。
(圖源:新加坡警察部隊)
如何聰明慎防呢?警察局給出簡單而明確的建議,跟著,就不會被騙了!
一、千萬不要提供身份證字號,最後四碼也不可以。
二、千萬不可以給不認識的人你的銀行戶口號。
三、不要給他人一次性密碼 (One-time password)。
四、密碼,自己記得就好,不要亂給人。
五、驗證碼也不要隨意提供。(verification code)
如果不防範,很有可能發生:銀行存款歸零的狀況,或是收到1000新幣的電話賬單。相信教育水平相對高的新加坡人民,只要提防一些,就不會那麽容易相信虛假的信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