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日,即在新中國國慶這一天,南朝鮮軍在美國的支持下首先越過三八線,這是一個嚴重的信號,幾天前美國人說的不越過三八線的承諾只是虛晃一槍,完全占領朝鮮才是他們的目的。當天,金日成代表朝鮮勞動黨和政府給中國送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請求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出兵。
信中寫道:我們決心不惜流血,流盡最後一滴血,爲爭取朝鮮人民的獨立解放民主而鬥爭。但在目前,敵人趁著我們嚴重的危機,不予我們時間。如敵繼續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則單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克服此危機的。因此,我們不得不請求中國給予我們特別的援助,即在敵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情況下,急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
從2日開始,在毛主席的主持下,中共中央領導核心在他的菊香書屋東廂房連續舉行會議,反複討論出兵問題。中央政治局委員和有關方面的領導人陸續到會,使得會議不斷擴大。
這一天,中共中央首次作出了用志願軍名義出兵抗美援朝的決策,但這一決策沒有下達,也沒有通知金日成。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這時仍未放棄通過外交努力解決朝鮮問題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黨內領導層對出兵朝鮮的認識存在嚴重分歧,也需要統一認識。
這時,毛主席還決定將各路”諸侯”召集到北京,聽聽他們的意見。鄧小平、高崗、饒漱石等人在此前後來到北京。
在這些連續舉行的會議上,毛主席要大家盡量擺出兵的不利條件。會上一些人提出了許多出兵的不利條件。這主要有:國家的戰爭創傷還沒有醫治;土地改革尚未完成;國內土匪、特務沒有徹底肅清;軍隊的訓練和裝備尚不充分;部分軍民存在厭戰情緒等。
會議室煙霧缭繞,會議開得沉悶又凝重。
林彪慢聲細語開了腔,他說:主席讓我們擺擺我國出兵的不利情況,我很贊成。我們剛剛建國不久,百廢待興,國力很弱,沒有能力再打大仗。特別是我們還沒有同美軍較量過。我還是那個意見:要慎重。我們國家已經打了二十多年仗,元氣還沒有恢複。我們打蔣介石,用小米加步槍就可以了。國民黨軍隊的武器裝備雖比我們強得多,但優劣還不那麽懸殊。而美軍就大不一樣了。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強國,軍隊裝備高度現代化。美軍一個師擁有幾百門炮,而我軍的一個師才有十幾門炮,坦克更少。美國有強大的空軍和海軍,而我們的海、空軍才剛剛開始組建。我軍人朝既無空軍掩護,又無海軍支援。我們出兵參戰,仗打起來是沒有界限的。如若貿然出兵,倘若沒有把握把美軍頂住,反而把戰火引到我國東北那就糟了。我看還是加強東北邊防爲好,免得引火燒身。
在2日到4日這幾天的會議上,大家總的基調是:”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最好不打這一仗。”聽了這些,毛主席說了一句很沉重的話:”你們說的都有理由,但是別人國家處于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麽說,心裏也難過。”
林彪反對出兵,給毛主席以很深的刺激。他本來還指望讓林彪率師出征,看來是不大可能了。
早在9月初,中國駐朝鮮大使館政務參贊柴成文從朝鮮回國,寫了一個《彙報提綱》給周恩來,周恩來讓柴成文去向林彪彙報。柴猜測毛主席那時可能是想讓林彪率兵出征的,所以周恩來才讓他去給林彪彙報。柴成文在彙報中,林彪問了許多問題,似乎已經看過提綱了,他問了朝鮮的道路狀況怎麽樣,最大的困難是什麽,如果打敗了怎麽著,打勝了怎麽著,等等。柴成文後來回憶,他覺得當時林彪在態度上有些不堅決。
果然,在討論到志願軍司令員人選時,林彪即以身體有病爲由,推辭了。從時間來判斷,林彪不贊成出兵和不願挂帥出征的時間當在2日下午的會議上。
林彪的這種態度,迫使中央書記處臨時決定改派彭德懷來挂帥。毛主席要周恩來速派專機去西安接彭德懷來北京,參加准備于4日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
因華北地區3日細雨蒙蒙,飛機不宜航行,彭總4日下午4時才飛到北京,下了飛機即參加會議,但沒有發言,只聽了一會兒會議上的發言。
5日上午,鄧小平受毛主席的委托,到北京飯店約彭德懷去中南海,因4日下午政治局會議上彭未趕上發言,毛主席想聽聽他的意見。
在去中南海的路上,鄧小平向彭德懷示意可能要由他挂帥的事,提到林彪不願出任志願軍司令員。鄧小平說:”麥克阿瑟在美國頗有名氣,既好戰又瘋狂自負,很可能是老總你的主要對手。”
彭德懷感到奇怪:”調東北的邊防軍是第四野戰軍第十三兵團,林彪去比較合適。”鄧小平說:”毛主席想要林彪挂帥出征,但是林彪對人朝作戰的不利因素看得過重,借口有病予以推脫。”
在毛主席的辦公室,毛主席詢問彭德懷對出兵的意見,彭德懷說:”主席,昨天晚上,我反複考慮,贊成你出兵援朝的決策。”毛主席趁熱打鐵,問:”你看,出兵援朝誰挂帥合適?”彭德懷心裏已經有底,但他仍禁不住問了一句:”中央不是已決定派林彪同志去嗎?”
毛主席若有所思地歎了一口氣說:”是啊,我們商量的一致意見是派林彪去,因爲他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是東北地區的領導人,是第四野戰軍的司令員,現在集結在南滿的四個軍都是原四野的部隊,一旦打起仗來,首先也要靠東北地區支援。我國長白山地區的地形特點、民情風俗和朝鮮北部的情形也大體相似。從各方面考慮,派他去率軍援朝是很合適的。可是,我前天征求他的意見時,他表示身體不好,每晚失眠,怕光、怕風、怕聲音,硬是不接受任務。我問了傅連障同志,他告訴我,病是有一點,但不大。”
毛主席話題一轉說:”既然林彪說他有病不能去,常委幾個同志商量,我們的意見,這擔子,還是你來挑,你思想上沒這個准備吧?”彭德懷沉默片刻,說:”我服從中央決定。”毛主席略帶感慨地說:”有你去了,我就放心了。”
在當天下午的會議上,彭德懷談了自己的觀點:”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可是,如讓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台灣,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彭德懷擲地有聲的一席話,有力地支持了毛主席的觀點,也感染了大家。
出兵決策就這樣決定了。
彭德懷後來曾對身邊的人開玩笑說:”我可不算志願軍啊!”身邊的人問:”那你是怎麽來的?”彭總說:”我是毛主席點將點來的,本來是該林彪來的,可是他說他有病,毛主席命令我來了!”
彭德懷和林彪,都是毛主席的患難戰友,但毛主席似乎器重林彪。 可是在抗美援朝的重大決策上,林彪讓毛主席大失所望,而彭德懷臨危受命,讓毛主席大爲感動。
林彪對是否出兵援朝有不同認識,這是可以理解的,反對的也不是他一個人,反常的是他以種種借口拒絕率兵出征,心中似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恐美心理。這一點給參加會議的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聶榮臻在他的回憶錄中說:”林彪是反對出兵朝鮮的。毛主席同志原先決定讓林彪去朝鮮指揮志願軍,可他害怕,托詞有病,硬是不肯去。奇怪得很,過去我們一起共事,還沒有看到他害怕到這個程度。”
曾在林彪身邊工作過的趙研極回憶:”在我們經常會面時,他暗示說,他拒絕爲抗美援朝志願軍司令員,乃是因爲他對美軍既不夠了解,也對朝鮮的作戰環境感到生疏。他覺得沒有打勝仗的把握。”
10月6日,周恩來在中南海居仁堂軍委作戰室召開會議,研究入朝作戰的具體問題。林彪在會上繼續表示不贊成出兵,周恩來當即批評了這種態度。強調中央決心已定,現在只是研究如何執行的問題。會上還決定周恩來、林彪赴蘇聯商洽武器裝備問題。
8日,毛主席發布命令,將東北邊防軍改稱中國人民志願軍。
同一天,周恩來、林彪離開北京赴蘇聯。10日到達黑海邊斯大林的休養所,與斯大林舉行會談。會談中斯大林對中國軍隊能否打贏這場戰爭持懷疑態度,蘇聯也不願意卷入與美國的直接對抗,以蘇聯空軍沒有准備好爲由,不肯向中國人朝部隊提供空中掩護。
斯大林並說,如果朝鮮堅持不下去,不如馬上告訴他們作有組織、有計劃的撤退。讓他們把主要力量、武器、物資和幹部撤到中國去,把老弱殘廢、傷病員撤到蘇聯去。所以把有生力量撤到中國,是爲了便于以後重新進入朝鮮。看來,斯大林是准備讓金日成到中國組織流亡政府了
講到這裏,林彪插話說:”不必撤走有生力量,而應讓他們留在朝鮮境內。那裏多山,有森林,他們可以轉戰于朝鮮南北各地,以等時機。”
斯大林對這個建議不感興趣,回答說:”恐怕敵人不會允許遊擊隊存在下去,而會很快把它消滅掉的。”
不過,林彪的話與毛主席的看法是一樣的。當時毛主席曾讓中國駐朝鮮大使轉告金日成:”現敵軍大部北進,後方空虛,建議凡人民軍無法北撤者均留于南朝鮮,開辟敵後戰場,這在戰略上是必須的而且是很有利的。如有人民軍四五萬人留在南朝鮮擔負此項任務,則對北部作戰將大有幫助。”
對斯大林態度的改變,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對是否出兵朝鮮又一次進行了權衡,經過短暫和緊張的研究,中共中央決定不管有沒有蘇聯空軍的掩護,還是以出兵爲有利。這就是毛主席說的:”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中國決定承擔最大的民族犧牲出兵援朝,斯大林這個以剛強冷酷著稱的統帥也感動得流下了眼淚,說:”還是中國同志最好。”後來在軍火上斯大林給中國提供了許多援助。
有意思的是,林彪從來沒有當過一天的志願軍司令員,而且他本人也是不贊成出兵的,但是國外的許多資料裏,都認爲是林彪在指揮志願軍與美國軍隊作戰。美國侵朝軍隊最高統帥麥克阿瑟1964年逝世前才完成的回憶錄中還認爲在第二次戰役裏與他交手的中國軍隊指揮官是林彪,志願軍司令部在長春。
多年後,韓國官方主編的《韓國戰爭史》(中譯本爲《朝鮮戰爭》)還這樣說:”對這支’援朝志願軍’的入韓計劃和後方指揮,由設在沈陽的’援朝志願軍司令部’司令員彭德懷統管;對入韓兵力的作戰指揮,則由入韓中共軍’前線司令部’司令員林彪擔任。林彪統一指揮先遣部隊第四野戰軍所屬第十三兵團五個軍和華北野戰軍第二十兵團的一個軍,于1950年10月第一批大韓。”以爲四野部隊爲主體就是林彪指揮,純系想當然。
更有甚者,還傳說林彪在朝鮮戰爭中受了傷。香港出版的《中共名人錄》”林彪”條稱:”林在攻漢城時,腰部受傷,返沈陽醫治不愈,又轉莫斯科治療。”
轉眼幾年過去了,林彪似乎又銷聲匿迹了。
1955年9月,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授銜,林彪被授予元帥軍銜,列于十大元帥之三,僅次于有”紅軍之父”之稱的朱德和解放軍副總司令彭德懷之後。對被授予元帥這等榮耀的事,一生能有幾次。可到了林彪那裏,他還是那喜怒不形于色的表情。授銜的時候,他仍在青島休養,壓根沒有出席授銜儀式。在十大元帥中沒有出席授銜儀式的只有兩人,一是林彪,另一個是劉伯承。如果注意十大元帥授銜儀式的照片就可以看到在朱、彭與賀龍之間空著兩個位置,這兩個位置就是林、劉的。
林彪繼續沒完沒了的休養。那時,他已是政治局委員,但一般不參加政治局會議。但對軍事有關的會議和決策他還是關心和參與的。
1958年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部署炮擊金門。21日下午,毛主席緊急召見福州軍區政治委員葉飛到他的住處開會,參加的有彭德懷、林彪及總參作戰部部長王尚榮。地上攤著作戰地圖。毛主席一面聽葉飛彙報,一面看地圖,精力非常集中。
葉飛彙報完後,毛主席突然提出一個問題:”你用這麽多的炮打,會不會把美國人打死呢?”那時,美國人在國民黨軍隊中有大量的軍事顧問,從國防部一直配到營一級。毛主席一問,葉飛被問住了:”哎呀,那是打得到的啊!”聽葉飛這麽一說,毛主席不說話了,考慮了十幾分鍾後,又問葉飛:”能不能避免不打到美國人?’葉飛很幹脆地回答:”主席,那無法避免。”
毛主席聽了以後,再也不問其他問題了,也不作什麽指示,就宣布休息。看樣子,毛主席還要進一步考慮。中美關系是個敏感的問題,如果炮擊金門,打死了美國人,就會使中美之間的關系進一步複雜化,也有可能引起中美之間的直接對抗,這正是蔣介石所企盼的,蔣早就想拉美國人下水。毛主席則要避免在炮擊金門上給美國人以任何口實。
見毛主席對這個問題這麽重視,在旁邊的林彪也琢磨開了。這天晚上,林彪給毛主席寫了一個條子,讓作戰部部長王尚榮交給毛主席。條子的內容是:他看到毛主席重視避免打到美國人的問題,因此提議是否可以通過王炳南給美國透露一點消息。王炳南當時正在華沙同美國進行大使級談判。
毛主席讓王尚榮把這個條子拿給葉飛看。葉飛一看,吃了一驚:”那不是告訴美國人我們要炮擊金門了嗎?告訴美國人就等于告訴了台灣蔣介石,那還有什麽奇襲的效果。”
葉飛問王尚榮:”主席把這封信交給我看,有沒有什麽交代?是不是要我表態?”王尚榮回答:”主席沒說什麽,只說拿給你看。”第二天,繼續開會,看來毛主席已下了決心,他說:”那好,照你們的計劃打。”
看來,林彪的建議沒有被毛主席接受,但林彪提出給美國人透點消息的建議,毛主席似乎還是同意的。炮擊金門打了幾十萬發炮彈,但沒打到美國人,這其中是否說明了什麽?
有一個消息說,毛主席將炮擊金門一事透露給當時正在北京,與國共上層均有聯系的名記者曹聚仁。通過他在新加坡《南洋商報》上披露,時間是在炮擊前幾個小時。(《世紀》1995年第2期)此事似非空穴來風。該報還比中國早一天,即在這年10月5日刊登了一條消息,其中說:”據此間第三方面最高人士透露,最近已有迹象,顯示國共雙方將恢複過去邊打邊談的局面。據雲:在最近一周內已獲致一項默契,中共方面已同意從10月6日起,爲期約一星期,終止炮擊、轟炸、攔截台灣運送補給物質給金門、馬祖的一切船只,默契是這些船只不由美艦護航。”
是無意泄露,還是有意曝光。難道兩次都這麽巧合?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毛主席是善于運用政治、軍事謀略的高手。
倒是毛主席起草的一篇文告《再告台灣同胞書稿》中透露了一點端倪:”好幾個星期以前,我們的方針就告訴你們的領導人了。七天爲期,6日開始。你們看見10月5日的南洋商報嗎?行〈此〉人有新聞觀點,早一點露出去,那也沒有什麽要緊。政策早定,堅決實行,有什麽詭計,有什麽大打呢?”
抗美援朝決策,毛主席和林彪,分歧大于一致;炮擊金門,毛主席和林彪在避免打到美國人上,兩人基本一致,但方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