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經常用懷才不遇的一句俗話便是“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在中國曆史上,西漢李廣對抗匈奴的英名千年,被稱爲“飛將軍”。“但使盧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其名都讓匈奴聞之膽寒,可是,在漢,他卻連封侯的資格都沒有,爲何?
甚至連他的兒子李敢,一個在曆史基本沒有存在感的人,都在李廣之前被封爲關內侯。李廣難道連他的兒子都不如嗎?
其實不外乎幾種原因:
首先,李廣在最好的年齡沒有遇到最好的時機。李廣最好的年齡應該在文景時期。不過那時候,因爲漢朝的實力不濟,對匈奴主要是以招撫爲主,和匈奴之間的戰爭,只有小規模的沖突,很少有大規模的兵團作戰。因此,李廣在那時候,無法立下封侯的戰功。連漢文帝自己都感歎說:“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其次,不可否認,李廣在曆史上有汙點,讓皇上老兒對他不信任。這個黑曆史,就是李廣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私自接受梁王交給他的將軍印。梁王,漢景帝兄弟,漢景帝表面上哥倆關系很好,還曾在喝酒喝高了的時候,景帝還說將來要把皇位傳給他的話。當然,主要是安慰他母親,朝廷真正的掌舵者窦太後的,他其實一直比較提防梁王。因此,更不允許大將與梁王交接。李廣雖然平定“七國之亂”立下大功,但是最後卻沒得到封賞,就是景帝覺得李廣背叛了自己。這個黑曆史,對李廣一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不但漢景帝不信任他,包括後來的漢武帝,也不信任他。
再次,漢武帝認爲李廣沒有帶領大兵團作戰的能力。在漢武帝之前,李廣雖然打了不少仗,打出了非常大的名氣,但很可惜,盛名在外,究其裏,李廣從沒有帶過大兵團作戰。而他那些名氣,主要是靠他精湛的射箭技能,經常冒險出擊深入敵營,最後又能靠著他的智謀和運氣奇迹般回來這樣一些事迹打出來的。有點像今天的特種部隊行動一般,因此,武帝不認爲這樣的打仗方式可以帶領大兵團作戰。所以,每次安排工作,李廣接受的戰鬥指揮崗位都不咋地。如武帝讓衛青率軍抗擊匈奴時,雖然答應給李廣做前將軍,但暗中對衛青特別交代,也因此,衛青安排李廣從東路走。但是李廣堅持認爲他應該打前鋒,然而衛青遵守漢武帝的交代,沒同意。恰恰是李廣在東路還迷了路,無功而返。這樣,反而坐實了漢武帝對李廣的小看,因爲這事兒,李廣最後憤而自殺。
其四,李廣帶兵還是可以的,有點兒哥們義氣,受到士卒的一致擁戴,也受到大臣們的尊重,讓皇帝對他有猜忌。李廣由于打仗經常身先士卒,又有奇謀,並且對士兵非常好,受到的封賞都散給士兵們,因此深受士兵喜愛。士兵們都很擁護他,都願意到他手下當兵,到處頌揚他,讓他的名氣變得很大。這不得不引起皇帝的猜忌。公孫昆邪就曾哭著對漢景帝說,讓漢景帝重用李廣。可漢景帝僅僅把李廣從一個郡的太守,調去當另一個郡的太守,依然不重用。
最後一點,其實很致命,李廣非常自負,不知道討好皇帝。武帝給過李廣機會,他上台後,把李廣從邊關調到中央,任未央宮禁衛軍長官,也就是皇帝的內衛部隊首長了都。其實,這正是李廣升遷的好機會。只要多說一些漢武帝的好話,漢武帝把軍隊交給他,安排他去打一場仗,封個侯,是太容易的事。但是,李廣從不討好漢武帝,以至于漢武帝派衛青去打仗的時候,特別交代衛青不可重用他。
衛青、霍去病不一樣,人家又是皇帝的親戚,又懂得討好漢武帝,所以他們小小年紀,就受到漢武帝重用。就連貳師將軍李廣利這種,經常打敗仗的,也憑借妹妹是漢武帝的寵妃,又經常討好漢武帝,從而撈到不少好處(當然,李廣利也算是名將,還是有過大戰功的)。
李廣的自負與清高,讓他一生雖有盛名卻平淡。李廣其實到自殺前都沒有明白他爲什麽難以封侯。他曾問算命先生,是不是命裏不能封侯?算命先生問他做過什麽惡事沒有?他說曾殺過一些投降了的羌人。李廣自己也相信是這個原因。只緣身在此山中,自己在自己的世界裏,怎麽會看明白自己的處境呢。
當然,李廣雖然沒有封侯,但是他的戰功、謀略與人格,在後世獲得了廣泛的認同。唐德宗把他評爲史上六十四名將之一,讓他配享武成王廟。宋徽宗追封他爲懷柔伯,把他列入古今七十二名將之一,配享武廟。他的事迹在民間,更是廣爲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