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正在制定新加坡藝術界發展計劃(Arts Sectoral Plans),更好地規劃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和文學領域未來發展。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次長馬炎慶說,這一發展計劃的詳情今年底公布。
他昨天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該部門開支預算時說,明年是新加坡開埠200周年,配合這個紀念活動,公共藝術信托金(Public Art Trust)將定制兩件大的公共藝術作品,安置在公共場所供欣賞。在那之後,每年會定制一件公共藝術品供國人觀賞。
馬炎慶說,政府已物色更多地點讓藝術家在鄰裏地區展示公共藝術作品,至今已物色超過30個地點,包括勿洛、宏茂橋、武吉班讓、兀蘭和金文泰的市鎮中心或體育中心,初步名單會在年中公布。業者如果有合適地點,可以與國家藝術理事會聯絡。
他說,在文學領域方面,政府將捐贈一套用四種官方語文創作的新加坡文學書籍給所有中小學。“我們的中小學生將能在學校閱讀本地作家的作品,如虎威的《外公的小房間》、黃淑君的《謝謝螢火蟲》以及艾禺的《不見了的藍色氣球》等。我們希望孩子們從小接觸這些新加坡文學作品,培養對本地文學持久的興趣,這些本土故事也將成爲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共同記憶。”
設新網絡平台讓公衆認識本地音樂
政府也會通過數碼科技,鼓勵公衆關注和支持本地藝術,包括新加坡歌曲和音樂。馬炎慶說,國家藝術理事會下月將推出一個促進本地音樂的新網絡平台“聆聽65”,讓公衆認識不同音樂流派、不同語言、不同年代的本地音樂作品。
這個老少鹹宜的音樂平台,有“歌迷王子”黃清元的《總有一天等到你》、潘秀瓊的《情人的眼淚》、梁文福的《一步一步來》、陳潔儀的《家》、蔡健雅的《說到愛》、孫燕姿的《漂浮群島》和林俊傑的《黑夜問白天》等。馬炎慶說,通過接觸350多名新加坡音樂家的作品,將能繼續推動本地音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