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雲舟 報道
亞細安與歐盟能在戰略課題上取得多大的合作,取決于歐盟國家在這些課題上能否達成共識。
我國今年擔任亞細安輪值主席國的同時,8月份將卸下亞細安—中國對話夥伴關系協調國的角色,轉而擔任亞細安—歐盟對話夥伴關系協調國。李顯龍總理昨天出席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50周年紀念講座,在對話會上回答有關亞細安和歐盟之間的合作展望時,提出上述觀點。
李總理說,貿易和互聯互通這兩個領域的利益“既有形又可量算”,在這方面的合作非常重要。其他不斷擴大的合作領域包括學術和安保領域。
但要在這些領域以外加強合作,李總理認爲,“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歐盟如何看待自己不單在歐洲,而是在歐洲以外、乃至全球其他地區裏,在安全和戰略課題上扮演的角色”。
歐盟國家必須就歐盟的共同立場,及如何表達和捍衛這個立場取得共識。
作爲關系協調國,我國希望促進亞細安和歐盟的合作。李總理強調,區域組織之間的合作,必須在“一致和緊密”的規則範圍內進行。
“這當中必有權衡,因爲組織越大,要維持一致性和緊密性的挑戰就越大。”
巡回大使、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政策研究所特別顧問許通美教授主持對話會時也請李總理點評亞細安與主要對話夥伴的關系。李總理在談到歐盟時說,歐盟無論在市場規模或經濟精密度上不亞于美國,亞細安希望與歐盟加強經濟合作;但在對外事務上,歐盟尚未發展出能“讓一個外交高級人員代表整個歐盟發言”的政治身份和一致性。
歐盟和亞細安預計在2030年並列世界第三和第四大經濟體,雙方也正就歐盟—亞細安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李總理過後就雙方的貿易合作做進一步引申時強調,自由貿易不純粹只關乎簽署自貿協定。“這關系到我們是否要一起維護全球多邊貿易體系,堅定信念,聲明這是我們在這個世界裏最佳的合作方式,因爲我們相互依存,需要全球分工,需要這樣的貿易和交換。我們是因爲這樣而共榮,並取得世界和平。這點上,歐盟和新加坡觀點相同。”
一些亞細安國家在地理位置和戰略觀點上比較向中國靠攏,有的則采取比較多向性的做法,使亞細安內出現不同程度的態度……我們現在得在亞細安內應付這個現象,而不是一群國家在小圈子內對話,另一群則在亞細安之外。10國共同在亞細安內處理問題,但對話過程是困難重重比較好,還是我們維持原來的五個國家,更容易達成共識?我想總的來說,10國在一起總好過只有五個成員國。至于是否加入更多成員,這是另外一回事了。我們必須謹慎衡量利弊,但從長遠來看,當時擴大至10個成員是正確的決定。
——李總理談大國拉鋸中的亞細安
我認爲這不大可能。在亞細安內,我們是達成一致共識才作出決定……這意味著成員國不會陷入被組織條例迫使它同意某個決定的情況。這是亞細安賴以生存的價值觀。
——李總理回應亞細安會不會也出現類似“脫歐”現象
(一帶一路)可帶來許多契機……從戰略角度來看也是有意義的。中國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國際體系如何容納這股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你不能一廂情願中國的影響力不會提高,因此決定保持現狀。現實是中國影響力不斷擴大,你要怎麽去容納它?一帶一路正是一個以建設性、和平與雙贏方式接納它的方式之一。一帶一路也有它的風險。對中國來說,若投資不成功,可能使朋友之間陷入糾紛。雙方都必須謹慎前行,不僅了解經濟利益,也要把政治敏感性和戰略性把握好。
——李總理談中國“一帶一路”計劃的契機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