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
伍澤恩John Woods
關于債券之死的報道雖是老生常談,但它被極致地誇大了。
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信用利差攀升,以及市場對債券這一資産類別已經進入信貸周期後期階段的憂慮,激發媒體發表關于債券的“訃聞”。不可避免地,投資者開始詢問是否是時間堅持他們這一最愛金融資産的投資。
我略微誇張了,但一名亞洲投資者欣然抛售債券的情況幾乎是難以想象的。投資級和∕或高收益債券是這些年(甚至是數十年)來客戶投資組合的主要支柱。它們一直取得良好的收益。
過去的21年裏,所有評級的亞洲美元債券僅有三次出現負回報率,分別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雷曼兄弟金融危機)和2013年(縮減恐慌)。
此外,在過去20年裏,該資産類別平均每年回報率爲7.25%,等同于累計回報率335%。難怪投資者們會産生依戀焦慮。
現在讓債券退休爲時過早
然而,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日益同步,貨幣政策明顯收緊,且通貨膨脹憂慮升溫,是時候放棄投資債券嗎?用新的角度看全世界股票市場大量的機會嗎?對于這兩個問題,我們覺得答案分別是“不是”和“也是”。
我的觀點是,現在讓您的債券退休爲時過早;而且,正如之前所討論的,現在絕對是開始探索股票的正確時機。
對于那些預期債券“早逝”的人們,這可能聽起來有點違背直覺。那麽該怎樣解釋美國國債收益率持續飙升呢?
隨著聯儲局加息,難道這不意味著收益率將持續走高,且對債券總回報率産生負面影響嗎?市場目前預計聯儲局今年將加息三至四次,每次25個基點。
我們認爲,未來12個月,10年期收益率將不會自目前的2.9%上升至超過3%,這表明上升空間有限。
債券市場有一種奇妙的經濟預期定價方式。經濟數據目前警示美國經濟增長勢頭會暫停,這可能限制收益率上行空間,並支撐債券價格。
那麽信用利差會影響公司風險嗎?市場普遍認爲,信用風險溢價壓縮至一個很低的水平,以至于不再足以彌補投資者承受的風險。
在利率上升下,甚至現金都提供日益具有吸引力的回報率,顯然信用風險溢價將會上升,從而對回報率構成負面影響對嗎?
誠然,無可否認信用利差收緊。然而,同樣重要的是,過去利差一直較小,尤其是在2003年至2007年期間。換句話說,投資者買債券的需求可確保債券仍然處于熱銷狀態,從而防止信用利差大幅上升。同樣值得指出的是,在超熱的新債發行市場,從持有的回報率角度講,高票息也使債券更具吸引力。
穆迪:債券違約率將改善
在信貸周期後期階段,公司杠杆通常上升,現金量下降,整體信貸質量惡化,違約率上升。這一切都沒錯,但僅在我們確實處于周期尾端時才會利空債券。
信用評級機構穆迪持不同意見,最近發表的《年度違約研究報告》(Annual Default Study)中預期,2018年主要高收益債券違約率將從2017年的2.9%大幅改善至1.7%。穆迪相信經濟增長、盈利健康、低融資風險等因素,將在未來一年積極支撐企業的信用和債券的信用利差。
我們同意穆迪的觀點,這個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也利好股市。我之前指出,我們正處全球整體股票市場的多年轉好期,新興市場尤其如此。而且在這樣的環境下,債券預期回報率通常表現弱于股票預期回報率。因此,投資者從前者轉換至後者整體上是合適的,也在預期之中。
然而,我堅信債券仍是一套平衡的投資組合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既是取得適當總回報率的方式,同樣重要,也是對沖和取得多元化風險的途徑。
(作者是瑞信首席投資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