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有機構大舉買入HIT電池龍頭山煤國際,並一字板帶動光伏板塊亞瑪頓(疊加特斯拉)、愛康科技、康躍科技、金辰股份、中利集團、拓日新能、捷佳偉創、東方日升等近10只股早盤封板。
1月8日,HIT電池板塊繼續強勢上漲,推動金辰股份漲停,東方日升、邁爲股份等光伏個股隨之漲幅。
HIT到底是什麽?爲什麽會橫空出世?從技術發展的角度看,這種成本偏高、應用較小的技術,能否形成新的風口?
異質結電池(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 film,簡稱HIT,也有人簡稱HJT或HDT或SHJ),全稱晶體硅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它綜合了晶體硅電池與薄膜電池的優勢,是下一代太陽能電池投資的熱點之一。
相比于傳統的太陽能電池,HIT由于采取了單晶硅襯底和非晶硅薄膜異質結的結構,同時具備了單晶硅與非晶硅電池的優點,具體包括效率提升潛力高、降成本空間大、更高的雙面率、可有效降低熱損失、更低的光致衰減、制備工藝簡單等六大優點。
其中,前兩個優點尤爲值得關注。
在效率提升方面,HIT采用的N型硅片具有較高的少子壽命,非晶硅鈍化的對稱結構也可以獲得較低的表面複合速率,因而硅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開路電壓遠高于傳統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其效率潛力比當前使用P型硅片的PERC電池要高1.5%~2%。
在降成本方面,HIT結合了薄膜太陽能電池低溫的制造優點,避免了傳統的高溫工藝,不僅大大地節約了燃料能源,而且低溫加工環境有利于實現HIT薄片化,減少硅的使用量,降低硅原料成本。HIT工藝流程相對簡化,全部生産流程只需四步即可完成,而P-PERC爲了實現23.9%的轉化效率,需要疊加多種技術,工藝步驟多達8步,由此産生了更高的成本。
全球範圍進入HIT已有近20年的産業化曆史,國內企業的布局基本也近5年,但根據光伏行業媒體光伏們的統計,實際産能只有1.3吉瓦。爲何HIT落地這麽慢?
當然HIT的缺點也很明顯,主要在于工藝要求嚴格,需要低溫組件封裝工藝,設備投資高,透明導電薄膜成本高,最終導致電池綜合成本較高。
根據PVInfoLink的研究數據,2019年11月,HIT電池的生産成本爲1.65元/瓦,遠高于單晶PERC的0.93元/瓦。
對此,PV InfoLink首席分析師林嫣容介紹,2018年的“531”政策之後,P型産品價格下降較快,與N型産品拉開更大的價格差距,N型産品銷售更爲困難,因此HIT計劃大多延遲或暫緩,基本上只有鈞石在持續穩定量産。
從供給端來看,主要是由于HIT生産設備成本高,導致並未實現大規模量産,性價比優勢不明顯。目前HIT需要新建産線,不能利用原有産線,初始投資很高,進口生産設備約爲8億~10億元/吉瓦,國産設備約爲5億~8億元/吉瓦,是PERC産線的2~3倍。
依此標准來看,HIT還處于小範圍示範階段,距離大規模量産還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