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Microsoft)在新加坡宣布全新的全球知識産權策略,往後與客戶一同開發的解決方案,知識産權歸客戶所有。
在這個數碼轉型時代,來自不同領域的業者,不僅使用科技公司的軟件進行業務轉型,也與它們一同開發新的數碼産品和服務。一些業者擔心,科技公司可能利用相關專業知識,甚至是知識産權,與客戶競爭。
微軟的“共同創新倡議”(Shared Innovation Initiative)便列出七項原則,尊重彼此已有的知識産權,並讓客戶擁有共同開發方案的專利及工業設計權。
微軟總裁施博德(Brad Smith)昨天(4月5日)在發布會上說:“截至目前,沒有一家科技公司是這麽做的。”
他說:“在數碼轉型時代,每一家公司都會成爲一家軟件公司。”來自汽車制造、零售、保健或金融服務業的客戶,不僅使用微軟的軟件進行業務轉型,同時也和微軟的顧問及工程師一同開發新的數碼産品和服務。
隨著雲端服務、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技術不斷演進,施博德相信,類似合作會越來越頻密。
他以韓國的一家醫院爲例,該醫院和微軟一同開發了一項動態追蹤人工智能應用,記錄外科醫生在手術期間的超過20億個手部動作。這項應用猶如“外科醫師的GPS”,手術期間若發現可能發生錯誤,及時通知外科醫師,減低病人的風險。
如今,這家醫院不僅在內部使用這項應用,也打算將應用拓展至其他醫院,創造新的業務和收入來源。
“問題是,誰擁有這項應用的專利和知識産權?”
微軟的“共同創新倡議”,便爲內部員工及客戶提供明確的指引。
這項倡議有七項原則,客戶擁有共同開發方案的專利及工業設計權,微軟也會協助客戶注冊專利;微軟將持續完善這七項原則。
微軟可以向客戶取得專利授權或許可,不過使用權僅限于改進微軟的平台技術。而且,微軟不會限制客戶將開發方案轉移到其他平台。若客戶希望將共同創造的原始碼改爲開放源碼(open source),微軟同樣願意協助。
新科研2010年已開始和微軟合作
昨天,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主席林泉寶出席了發布會。他在發言時指出,新科研早在2010年已和微軟合作,探討制造業的未來,包括如何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等。
該機構每年和700至800家公司進行超過1700件研究計劃,在推動開放創新的同時,確保各家公司的知識産權受到保護是很重要的。林泉寶因此認爲,微軟的新倡議不僅合時,相信本地業者也會因此感到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