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漢朝在很多人心裏是一個很偉大的王朝,雖然它分爲東西兩漢,但漢族就是由此而來的,並且那時候的人都非常的熱血,也出現了很多讓人崇拜至今的帝王和英雄。但在這個偉大的王朝中間,卻出現了一個新的政權,它的國號叫新,史稱新莽王朝。這個政權的創建者是王莽,是西漢的外戚之一,並且這個新莽政權遠沒有王莽這個人有話題性。
爲什麽說王莽是個很有話題性的人呢?因爲很多人都感覺他是一個穿越者,這一點從他做的事上就能看出來。當然這只是一種有些玄幻的說法,說明王莽有些與衆不同。結束新莽政權的是一群人,裏面的最大贏家是劉秀。劉秀其實是古代帝王的典範,但他的知名度不高。他和王莽都算是新王朝的皇帝,只是一個成功,一個失敗,兩人到底差在哪裏呢?
王莽與劉秀
王莽是西漢的外戚,因爲他的姑姑是王政君,是一位做過皇後、皇太後和太皇太後的奇女子。但王莽有一點很不占優勢,就是他的父親去世比較早。等到王政君做了皇太後之後,王家的人都跟著雞犬升天,只有王莽因爲父親早亡,沒有得到任何的好處。和其他的王家子弟比起來,王莽的生活無疑是非常寒酸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王莽從小就有一種非常急切的成才心理,他的母親也是如此,急切的想讓王莽出人頭地,來爲自己爭一口氣。這樣的孩子,一般成熟的比較早,雖然心裏有些自卑,但表面上又很好面子,心思也會更深沉一些。王莽就是如此,他在稱帝之前,一直非常的謙卑,直到願望達成,他才恢複原有的樣子。
劉秀是劉邦的後人,只是經過了兩百多年,劉邦的後人已經遍布天下,所以劉秀雖是宗親,也享受不到太多的好處了。他是一個很溫和的人,也很喜歡讀書,在年輕的時候曾去太學求學。在很多人的眼裏,劉秀只是一個有學問的農夫,但他本人其實是個非常有志向的人,所以在他哥哥起義時,很多人都被嚇到了,可他什麽也沒問,直接跟著哥哥走了。
篡位與光複
因爲王莽是外戚,所以他建立新莽政權其實是一種篡位,單在名聲上就已經輸給劉秀了。其實這一點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取得政權的過程。王莽篡漢使用的是徐徐圖之的辦法,先是贏得所有人的好感,然後一步步得到實權,最後再走一遍過場,先加九錫,然後正式稱帝。這個過程雖然很順利,卻欠缺了真正的曆練,所以在後來的戰鬥中,他沒有打過劉秀。
劉秀在一開始的時候是以哥哥爲主的,他們打出的也是光複漢室江山的旗號。雖然他們有過勝利,但也因爲缺乏經驗遭到了很大的打擊。這些傷亡讓人很難過,但正因爲有這種實戰,才讓劉秀的經驗越來越豐富。東漢的建立其實並不簡單,除了王莽之外,還有不少割據勢力。劉秀最終憑借著自己的能力把他們都打了下來,給了東漢一個穩固的根基。
所以說,劉秀之所以比王莽優秀,並且東漢可以延續下去,而新莽卻很快覆滅,其中第一個原因就是根基是否穩固。王莽的辦法可以說是取巧,雖然很多人表面上臣服,但心裏真正是怎麽想的,誰也不知道,所以存在很多隱患。而劉秀真的是一刀一槍打下來的江山,這個比什麽高明的辦法都可靠。
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其實是王莽和劉秀兩個人的戰役,這場戰役,除了是一場非常精彩的以少勝多戰之外,還充分暴露了王莽和劉秀兩人最本質的一面。在各地的起義四起之後,王莽的第一反應是慌亂和憂慮,但他畢竟是皇帝,所以最終還是湊了四十多萬人,一起去消滅劉秀所在的起義軍,而劉秀那邊當時只有幾千人。
按說四十幾萬打幾千人,勝負是沒有任何懸念的,但王莽就是敗了。這場戰役如果用兵法來講就是哀兵必勝,因爲起義軍不管怎麽樣都是死,不如放手拼一拼。除此之外,劉秀是這場戰役中最大的變數,因爲是他冒死突圍出去,帶來了救兵。這個過程很驚險,但也從側面表現出了劉秀的有勇有謀。
這場戰役過去之後,起義軍的聲勢大漲,而王莽卻開始六神無主,他先是哭,後是散財,可一點用都沒有,最後還是被殺死了。其實王莽是個理想主義者,並且他非常的自負,在他看來,自己是順應民意的,並且他從未考慮過失敗之後的事情,所以在真正的失敗來臨時,王莽沒有任何准備,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而劉秀的在昆陽之戰前後,已經體會到了太多的失敗和身不由己。他的哥哥被殺,他不但不能報仇,還不能表現出難過來。他在昆陽之戰中起了那麽大的作用,卻要更加小心的做人,因爲他有些功高蓋主了,爲了能活下去,他只能做小伏低。所以在面對挫折和失敗這一點上,王莽還是不如劉秀。
兩人的改革
王莽之所以會被人稱爲穿越者,可能是因爲他的任性,比如說他在改革上的任性。王莽在很多事情上都進行了改革,並且他的改革很有特點,別人的改革是越改越向前,而他的改革卻是曆史的倒退。正確的改革應該是一步一步來,可他卻想一步到位,並且還頻頻更改內容,讓百姓無所適從。
劉秀在登基之後也進行了改革,並且有些內容還和王莽一樣,比如說對于奴婢問題的改革。劉秀在改革之前是經過考量的,然後他分了三步去解決這個問題,最終的結果也是很不錯的。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劉秀爲什麽會比王莽優秀,因爲他做事有計劃性,並且他講究方法,而王莽則正好相反。不能說劉秀比王莽更適合政治,但總歸在做事上比王莽強。
結束語
唐朝的白居易曾寫過這樣一首詩:”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這句話是在說王莽是個表裏不一的人,但人是一種很複雜的生物,對于王莽也不能只用一句虛僞就概括了。王莽是一個忠實的儒家學說擁護者,他之所以在篡位之前謙卑,除了形勢需要之外,還是受儒家”修身齊家”的影響,所以他必須要展現出很完美的一面,這是他的修養。
而王莽在篡漢之後的表現,則是在踐行”治國平天下”,只是他在政事方面真的不行,並且他本人有不少缺點,比如自負和經不住打擊等。和他相對應的劉秀,他本人很優秀,又有勇有謀,在政事方面也很有一套,兩相對比之下,哪個厲害哪個不厲害,真的就一目了然了。並且這兩個新王朝,一個是篡位,一個是光複,單從名聲上講王莽也是贏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