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兼人力部高級政務次長劉燕玲說:“通過這門課,家長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親子互動的最佳時機,學到如何根據孩子年齡選擇合適的繪本,以及如何通過手指偶、歌謠等方式促進孩子的學習和發展。”
家長參加培訓課,學習如何使用繪本和手指偶等方式,促進年幼孩童的語言發展和學習。
這項“與0至3歲幼兒互動技巧家長培訓課程”由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新苗師範學院(SEED Institute)和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推出。三小時課程在新苗師範學院或華文教研中心開班,本月起舉行至11月。
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將贊助每名家長100元的學費,家長只須付12元3角5分。孩子必須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出生日期介于2015年至今年底。
約30名家長昨天參加首場培訓課,教育部兼人力部高級政務次長劉燕玲以及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學前組組長洪鼎基等也到場觀課。
劉燕玲指出,3歲之前這個階段是幼兒發育的黃金時期,對孩子往後的心智成長有重要影響。從去年2月起,三家機構針對學前教師開辦“與0至3歲幼兒互動技巧培訓課程”,獲得教師很好的反饋,還接到不少家長詢問,表示有意接受相同的培訓。
因此,委員會決定爲家長開班,由學前組委員林美蓮博士重新設計課程,讓它更符合家長的需要。劉燕玲說:“通過這門課,家長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親子互動的最佳時機,學到如何根據孩子年齡選擇合適的繪本,以及如何通過手指偶、歌謠等方式促進孩子的學習和發展。”
3歲以下孩子好動愛模仿
林美蓮受訪時說,3歲以下的孩子好動並且愛模仿。家長可通過與孩子的互動,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針對學前教師的課比較注重教學法,教具的制作難度比較高,但針對家長的就相對簡單。一些家長反映不容易找到合適的教具,我們教導他們如何制作手指偶,人物角色可根據孩子的喜愛設計。”
參加培訓的家長昨天利用簡單的手套和人偶圖,動手制作手指偶,即興創作故事。初爲人母的李家瑩(33歲,工程師)育有10個月大的女兒,她覺得以華語進行的課程對家長很實用。
她說:“英語是本地主要的溝通用語,我不知道怎樣讓孩子從小接觸華語。老師教我們如何用繪本講故事和發問,在幼兒階段主要是讓他們多聽。用手指偶與孩子互動也相當有趣,我把做好的教具帶回家,發現女兒很感興趣。”
有興趣的家長可到任何一個網站cpcll.sg、www.seedinstitute.edu.sg 或 sccl.sg 查詢報名,還有六堂課開放給公衆報名。家長也會獲得三本本地創作的繪本《洗頭》《夜晚》和 《小毛蟲系列——三輪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