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處理新聞事件時能以華人的優良價值觀作爲基礎,通過報道中的故事傳達價值觀,與其他媒體有所不同。
從小接觸早報的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傅海燕認爲,早報是一份有人文關懷的報紙,她舉例,早報報道汶川地震時不僅報道傷亡人數和受影響程度,也關注人們如何在艱難困苦的情況下突破困境,幫助其他受難家庭,帶出憐憫之心和忠義之情等傳統價值。
她認爲,價值觀往往要通過例子和故事來傳達,例如嶽飛精忠報國的故事。“很多時候新聞實事也是傳達價值觀的重要時刻。如果我們年輕一代看到新聞的同時能學到對與錯,我覺得這就是早報可以扮演的角色。”
隨著人口老齡化,政府近年來也推出不少幫助年長者的政策,傅海燕認爲政府很需要早報傳達信息給不少華校背景的年長國人。
助年輕一代掌握華文華語
弘揚華族文化和華語,也是早報能發揮的另一個獨特作用。教育部兼貿工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認爲,早報能幫助年輕一代學習母語。“我覺得學校可以跟報業控股和早報一起合作,用早報的平台幫助學生在學華語時,能學得更精彩、更深入,讓他們對華族文化和傳統等各方面有更好的了解。”
中學時期參加全國時事問答比賽的內政部兼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次長孫雪玲透露,當時她和幾名同學爲了准備比賽,每天早上都會在課室一起翻閱早報了解時事,並把相關報道剪報歸類。因學生時代的經曆,培養了她閱讀早報的習慣,至今每天吃早餐時都會翻閱早報。
踏入職場後,孫雪玲讀得較多的是中國版新聞。“中國版是早報的特點,能即時反映中國民衆的熱點話題,有助于新加坡人認識中國。”
通商中國總裁陳佩玲指出,新加坡是個對外開放的小國,必須了解國內外的最新動態,而早報是重要的信息來源。除了通過評論和專欄等了解更多觀點,早報也讓對于某些課題有想法的人有平台分享意見。
經常在國會以華語演講的陳佩玲也透露,她時常參考早報的報道來獲知一些政策或專用詞彙的中文翻譯,讓她能更好地向居民解釋政策或撰寫中文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