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計劃下的基金雖然已經根據風險高低和投資領域範疇分類,但也讓人看得眼花缭亂。要從中客觀挑選已是困難,而要以此建立一個風險分散的投資組合更是難上加難。因此,公積金咨詢團擬定了一個已獲得政府接受的解決方案——“長期投資退休計劃”。
隨著本地人口老齡化,退休規劃一直是熱門話題,政府也頻頻從各方面著手,希望讓國人擁有更充裕的退休金。
近幾年來,政府先後采取了不少措施,降低公積金投資計劃下的投資成本。
例如,公積金局2014年宣布調低計劃下的基金開銷比率頂限,調低的幅度是0.2或0.3個百分點。其實,當局2006年也曾宣布一輪調低開銷比率頂限。
今年,當局宣布從10月起,調低投資計劃下的銷售費和年包管費的頂限;到了明年10月,銷售費將取消,年包管費頂限也進一步降低至0.4%,同網上投資平台看齊。
政府調低各類投資費用,目的是爲了幫助國人的儲蓄能獲得更良好的投資回報。這些投資費用,尤其是開銷比率,影響基金每年的投資回報率。
然而這些措施卻有“副作用”,即投資計劃下可供選擇的基金越來越少。
截至今年第二季,公積金投資計劃下共有254個基金,比10年前少了三成,單位信托(unit trust)的減幅更爲顯著,10年來減半。
基金經理需要進行研究來選擇投資對象,一味降低成本在商業運作方面不可行。
市場人士也反映,當銷售費用降低並取消後,銀行和其他銷售基金産品的業者便沒有了推銷的動力,屆時投資這些基金的人可能減少,進而使到更多基金退出投資計劃。
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商學院副院長(金融學研究生課程)許星期教授日前撰文指出,對于不熟悉金融市場運作的投資者,其實基金選擇多會讓他們無所適從,影響他們做決定的能力。
確實,投資計劃下的基金雖然已經根據風險高低和投資領域範疇分類,但也讓人看得眼花缭亂。要從中客觀挑選已是困難,而要以此建立一個風險分散的投資組合更是難上加難。
探討借助智能投資服務提供低成本投資途徑
因此,公積金咨詢團擬定了一個已獲得政府接受的解決方案——“長期投資退休計劃”(Lifetime Retirement Investment Scheme,簡稱LRIS),這是個簡化版的投資選項,提供幾個多元化、低價,以及以被動方式管理的基金産品,讓公積金會員挑選。公積金局正在就此進行研究,但據了解,設計這些産品並不容易。
其實說到低成本投資,近年來興起的“智能投資顧問服務”(robo-advisory service)或可爲公積金會員提供多一個選擇。
智能投資顧問服務利用科技將大多數的理財程序自動化,省略了相對昂貴的中介,如基金經理、分析員與金融産品推銷員,節約下來的成本以低廉收費的方式回饋給投資者。
它結合個人投資者的具體風險偏好與理財目標,通過後台算法,推薦合適的投資組合,並根據市場變化調整投資組合。投資的資産往往包括交易所挂牌基金(ETF),也有些業者提供由本地和美國個股組成的投資組合。
一般上智能投資服務的收費低于1%,投資總額越高,收費比率越低,有些可低至投資額的0.5%。
目前本地已有多家金融機構和起步公司進入這個領域。此前與本地一家業者交流時了解到,他們正同當局討論,是否可讓公積金會員通過智能顧問投資。
不過,由于智能投資顧問在本地尚處于初期階段,不少人都擔心這是否靠譜,以及投資策略能否經得起考驗。
業者一般根據過往的市場數據,計算出各自的投資策略可取得多少回報,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表現如何。
但是投資界有一句老話,“過往的表現不能代表將來的表現”。前幾年的表現再出色,都不能擔保接下來可以維持。
目前新興市場陷入一輪由貨幣貶值引發的危機,股市連續下滑。當局或許可以借這個機會,評估這些新興平台應對熊市的能力,探討是否可借助智能投資服務,爲公積金會員提供一個低成本的投資途徑。
當然,控制並降低投資成本只是取得良好回報的一部分。如何鼓勵國人提高理財意識,盡早開始投資,同樣甚至更加重要。
我身邊的家人朋友,不是把閑錢放在銀行戶頭或定期存款,就是用來買房子。我的另一半,在我好說歹說後,今年終于開設了戶頭去買新加坡儲蓄債券(Singapore Savings Bond)。
假設一項投資的每年回報率是3%,1000元投資30年後變成2427元。
如果要在20年內讓1000元變成2427元,就得取得每年4.5%的回報率。
所以越早開始投資就獲利越早,即使回報率並不高,但通過複合增長(compounding)還是可以取得可觀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