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業競爭壓力逐漸增大的今天,不少年輕人並沒有選擇繼續在大城市打拼,而是偏向于自主創業。隨著移動互聯網逐漸覆蓋到鄉村,有一部分人更是直接回歸到了農村。
信陽小夥陳雷返鄉賣茶葉,1500元創業基金換來月入百萬;舍棄15萬年薪,甯鄉小夥劉興佳賣起了外婆菜,公司年營收近2000萬元;包工頭小哥開店45天狂售8萬件,1000萬投資主動找上門……
這些回鄉創業的群體,在足夠下沉的新電商平台上,尋找到了時代發展的契機。通過拼多多、通過農貨上行的新趨勢,他們走出了一條不尋常的成功之路。
來自貴州凱裏市爐山鎮響水村的王延金也是成功案例之一,他年僅27歲,卻已經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
由于小時候家裏經濟緊張,所以在很小的時候王延金便想著該怎麽賺錢,但是在爺爺的用心撫養下,他也沒有忘記讀書的重要性,于是2010年他成功考上了北方民族大學的電子工程專業。
在上大學之後,他開始嘗試和同學成立了大學生兼職聯盟,也正是這讓他積攢了畢業後創業的第一桶金。
畢業後王延金就想好了創業的下一步,那就是賣枸杞。甯夏枸杞雖然知名度高、質量上乘。但此前由于渠道有限,在全國各地還存在著巨大的潛力。
雖然第一年他和合夥人開的公司瀕臨破産,自己也虧了20多萬,但王延金仍咬牙挺了過來,順利和中甯縣的枸杞供應商成爲正式合作夥伴,同時還將銀川本地的一整天加工廠房和包裝生産線收購了下來繼續做枸杞生意。
2016年6月,王延金的枸杞生意在線下已做得如火如荼。但爲了進一步擴大銷量,他開始考慮線上銷售。
經過對市場主流的電商平台,進行一番對比之後,王延金選擇了拼多多。一來,拼多多是三家平台之中,唯一一個以農貨爲主的平台。二來,拼多多還處于發展紅利期,不僅開店成本低,並且平台還提供流量扶持。
只不過,結果大大超出了他的預期。上線第一天銷售300多單,第二天1000多單,接下來每天都是兩三千單。高質的産品,在智能推薦模式的推動下,徹底引爆了需求市場。
到了2018年,王延金又上線了新店鋪,這一年中他和團隊一共售出了2200噸紅枸杞和400噸黑枸杞,銷售額達到了8000萬元,其中70%的線上銷售收入皆來自拼多多。據他透露,今年全公司有望實現1.6億元的銷售額,其中枸杞銷售額能達到一個億。
其實,不論是王延金還是陳雷、劉興佳,他們只是一個新時代新群體的縮影。農村沒有機會的歲月,逐漸成爲了一種過去式。
工業興起的昨天,推動了城市創業的開篇;而農業變革的今天,或許屬于鄉村的創業故事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