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措施自去年底落實以來,每天平均有約33萬5000名乘客享有較低車資,比措施實施前每早在尖峰時段之前搭地鐵的30萬人高出12%。
在平日早上尖峰時段之前乘搭地鐵車資可便宜多達五角錢的措施去年底實行以來,每天平均有約33萬5000名乘客享受這項優惠,乘客量比之前增加12%。
爲吸引更多乘客提早出門搭地鐵,以舒緩繁忙時段的客流量,從去年12月29日起,平日(公共假日除外)早上7時45分之前,在任何地鐵站和輕軌站入閘的乘客,車資可折扣多達五角錢。
這項優待在整個地鐵網絡實施,而不僅限于之前“免費乘車計劃”涵蓋的市區18個指定地鐵站。
公共交通理事會答複《聯合早報》詢問時透露,新措施自去年底落實以來,每天平均有約33萬5000名乘客享有較低車資,比措施實施前在每早尖峰時段之前搭地鐵的30萬人高出12%。
紅山居民陳蕊華(48歲,行政人員)受車資下調吸引,每天提早約20分鍾出門,搭地鐵到文禮一帶上班。她受訪時說:“每天少付五角錢車費,一年下來便能省100多元,數目其實不小。再說,早點出門就不用擔心遇上突發狀況會嚴重遲到。”
國大研究:就算車資優惠取消 多數人仍會保持提早出行習慣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楊楠博士今年5月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因車資優惠而提早搭地鐵的乘客,就算之後取消優惠,大多數仍會保持提早乘車的出行習慣。
研究人員把379名自願參與研究的乘客分爲三組,一組在早上7時45分前出閘可免付車費,若在不超過15分鍾後出閘,車資也能扣五角錢;另一組也獲相同優惠,只是兩個時限都推遲15分鍾,以測試時間是否是推動力因素;第三組則沒有任何優惠。
這些乘客在參加研究前,一般都會在早上8時之後完成地鐵車程。通過分析車資卡數據,研究結果顯示,獲車資優惠的乘客提早在8時之前結束車程的概率平均增加了5.5%。
更爲重要的發現是,研究員雖只爲上述乘客提供10個星期的車資優惠,但在優惠取消後,已習慣提早出行的乘客在之後七個月的觀察時期內,大多數都持續提早乘車。
有部分參與研究的乘客在進行小組討論時透露,他們沒有車資優惠但持續提早出行是因爲發現避開尖峰時段人潮,乘車體驗更爲舒適。
楊楠受訪時指出,研究結果意味著陸路交通管理局或公交業者在推行優惠吸引乘客改變出行習慣時,不一定要持久性提供優惠,可更善用成本資金,從其他方面改善乘客的乘車體驗。
“此外,研究也發現,車資優惠也給了原本就已避開尖峰時段的乘客。若優惠計劃能更有針對性地獎勵乘客改變出行習慣,而不是一刀切地給所有在某個時段出行的乘客提供優惠,那資金就能得到更好的利用。”
楊楠指出,這樣的優惠計劃類似陸交局去年5月推出新的“靈活行程規劃獎勵”,參與乘客改變出行習慣,可累積積分換取獎勵。
另外,楊楠也提到,新車資方程式中加入的“公交網容量因素”(Network Capacity Factor),可鼓勵公交業者爲乘客提供更舒適的乘車體驗,而業者應探討如何通過車資優惠來舒緩尖峰時段人潮以達到這個目標。
公交網容量因素把公交承載量和乘客使用量考慮在內,如果地鐵與巴士過于擁擠,公交網容量因素就成負數,這對公交業者要求調高車資不利。
“當局與業者除了可安排更多地鐵列車和巴士來舒緩乘客擁擠程度,也可考慮以更有成本效應的車資優惠計劃吸引乘客避開尖峰時段乘車,提升車程舒適度。”
公交理事會上個月宣布,今年的地鐵和巴士車資最多可調高4.3%,若業者獲准全額調漲,成人每趟車程的車資漲幅料不會超過一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