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訪街坊
洪億隽 報道
雖然傳統裝裱業輝煌不再,但本地老字號鏡框定制公司百齡鏡框貿易創辦人林明森沒打算放棄,他希望小兒子接手生意後,能用年輕人的方式爲傳統行業注入活力。
金文泰2巷一間小店屋裏挂滿大小不一、材質不同的畫框,這是林明森與妻子一同打拼了20多年的地方。
本地老字號鏡框定制公司百齡鏡框貿易(Parklane Art Framer and Trading)成立于1995年,創辦人林明森今年邁入花甲之年,他回憶自己37歲白手起家時的情形,感歎傳統裝裱業輝煌不再。
現代人很少沖洗照片,海報和畫作一般也有現成框裱,會想到做特制畫框擺放在家的人少之又少。林明森說:“近幾年比較辛苦,大部分人連照片都不沖洗,不然就是直接買現成相框,定制需求越來越少,生意難做。”
開店後的18年裏,門店和制作工廠擠在一個小店屋裏,雖然每天工作辛苦又繁雜,但過得很充實。到了2013年,店裏生意逐漸做大,工廠搬到了萬禮,還新添了機器,提高生産力。但最近三年,生意大不如前,林明森仍專注承接定制畫框和相框的生意,也會幫忙修複破損的外框。
四年前,林明森曾幫友諾小學學生的畫作制作一個巨型畫框(圖)。長6米、寬1.2米的畫框用全木制成,因體積太大,用亞克力板取代玻璃,減輕重量。
林明森說:“在我們這個行業,切框、切墊板、撐拉畫布等前期准備工作都能用機器代勞。但到了組裝部分,還是需要靠人工完成。因爲不是標准尺寸,定制産品的制作會出現變數,機器沒辦法變通,只有經驗豐富的工匠才能考慮周全,隨機應變。”
雖然世道不景,但林明森沒打算放棄。他希望小兒子林純賢接手生意後,能用年輕人的方式爲傳統行業注入活力。開網店、用社交媒體宣傳,這些行銷途徑他不熟悉,但也不排斥,只要能爲生意找到出路,林明森就能安心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