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批珍貴的史料由晉江會館從1990年開始搜集、整理並保存,包括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旅遊證件、結婚登記文件、僑民登記證等等,名目共626項。國家圖書館接手保管後,原件將加以電子化,確保史料永久保存。
晉江會館將于11月14日與國家圖書館管理局舉行文物捐贈簽約儀式,捐贈逾600件文獻、照片、會議記錄和刊物等,揭示會館在新加坡開埠和建國曆程中所發揮的社會功能。
這是繼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和南安會館分別于2014年9月和今年3月向國家圖書館管理局捐贈文物後的又一重要民間捐贈,並爲明年紀念新加坡開埠200周年作出貢獻。
成立于1918年的晉江會館,多年來一直收藏著一張1945年晉江會館爲複興會務而重新登記會員的油印通知書,以及13本用毛筆手抄的會議記錄和會館章程,詳細記述了晉江會館1945年至1973年複興、辦晉江學校、成立互助會等重要的曆史進程。
這批珍貴的史料由會館從1990年開始搜集、整理並保存,包括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旅遊證件、結婚登記文件、僑民登記證,以及1947年至1975年間晉江學校的會議和收支記錄、學生統計表等等,名目共626項。
年代最早的一批史料包括一張1939年的旅行證書,印有中華民國國旗和晉江會館旗幟。服務晉江會館已有42年的永久名譽會長許書朕(82歲)透露,這件文物本是會員親人的遺物,它證明當時的會館已經具有頒發簽證的“半官方”角色。
由于紙質史料的氧化狀況堪憂,經國家圖書館接手保管後,原件將加以電子化,確保史料的永久保存。
晉江會館常務委員彭麗兒(67歲)是文物的統籌人。她透露,1988年政府呼籲會館協助華人尋根,晉江會館因此在1990年12月成立文史資料小組,由當時的國家檔案館助理館長林源福協助,一方面整理會館的現行文書,另一方面則向會員收集私人收藏的史料。
晉江會館會長蔔清锺(50歲)指出,在日據時期,原是抗敵動員總部的晉江會館被日軍占用爲慰安所,所有的家具、文件和戰前史料都被破壞殆盡。因此,通過會員重新搜集而來的史料殊爲珍貴。
他認爲,即便是一張婚姻登記書也能展現曆史上的生活側面。“與其讓這些史料沉寂在儲藏室,捐給國家圖書館將有助于國人了解我們的建國曆史,並從中體會先賢的拼搏精神。”
國家圖書館館長伍慧賢在受訪時強調:“這些珍貴史料的保存將提高公衆對于本地社會文化遺産的認知,進一步了解會館爲早期華人社群在教育、福利和文化發展上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國家圖書館辦展覽展出會館文物精粹
爲了配合文物的捐贈,國家圖書館的九樓閱讀室也將爲公衆舉辦展覽,從11月15日至明年1月4日展出精選後的文物精粹。屆時,展覽將主要突出三大方面——晉江會館的社會功能、互助部與民間的互動,以及晉江學校的運作與校園生活。
隨著近年來多所會館積極地參與文物保存工作,伍慧賢相信這代表會館與國家圖書館達成互信,並希望更多會館受到鼓舞,將他們的珍貴文物捐贈給國家圖書館,供公衆鑒賞、研習。
除了晉江會館外,擁有79年曆史的星洲長林公會也將于12月8日向國家圖書館管理局捐贈會館1947年至1956年的毛筆手抄會議記錄以及舊照片等等。
總務林合意(64歲)透露,會館正在積極聯絡其他林氏會館,希望他們也能捐贈所藏的文物。“保留這些記錄不僅是爲了會館的曆史,也能讓更多人了解林氏宗族以及媽祖文化在本地的曆史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