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代幣估值在2017年大幅增長後,使到全球對這類代幣的興趣提高,包括政策制定者和國際機構。
不過,根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昨天發布的《金融穩定評估》報告,本地的數碼代幣(digital token)交易量依然處于低水平。
自2013年以來,比特幣(bitcoin)和新元之間的總交易量預計爲90億元。換言之,比特幣每月交易量還不到新加坡交易所的1%。
報告指出,流入主要比特幣交易平台的新元累積達4億元,與2017年底我國家庭資産2萬億元相比,這個數目相對很少。
數碼代幣涵蓋比特幣和以太幣(ethereum)等各類建立于區塊鏈技術的虛擬貨幣,今年1月市值達到8000億美元(約1萬億新元),但如今卻下跌至3000億美元以下,部分原因是一些監管機構加強對數碼代幣的監管。
爲了解數碼代幣對我國金融穩定性的影響,金管局最近透過比特幣主要交易平台的應用軟件接口(API),初步探討數碼代幣的潛在風險。
報告指出,數碼代幣對我國産生的財富效應(wealth effect)依然很低。當比特幣價值大幅下跌,從1月份的一個比特幣兌2萬5000元,到10月份幣值跌破1萬元,本地投資者的興趣也顯著下跌,所産生的消費影響更進一步減少。
盡管上述數據顯示數碼代幣市場已大幅降溫,金管局指出,初步迹象顯示金融機構與數碼代幣市場的關聯度正提高,促使金融機構接下來更積極投入這個市場。
隨著數碼經濟崛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上周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節致詞時就建議,各國中央銀行應該認真考慮發行數碼貨幣的可行性。
金管局說:“我們的研究顯示,數碼代幣目前不對新加坡金融穩定性造成巨大風險,但它的發展值得我們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