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遠談及20年後我國公交願景時提到,無人駕駛車技術到時會相當發達,只要通過手機應用便能召無人駕駛車前往目的地,路上雖然還是有車輛,但他相信買車和駕車者必定大大減少。
新加坡土地有限,若能實現“減少用車”目標,政府就能把一些建造公路的空間“收回”,改建成腳踏車專用道或擴建人行道,或是用來建設公園和圖書館等公共設施,讓更多民衆受益。
基礎建設統籌部長兼交通部長許文遠昨天(11月24日)在《聯合早報》舉辦的一場小組討論會上指出,我國目前有約12%的土地用于建造公路,如果“減少用車”計劃能取得成效,就有機會把一些車道“收回來”,改建爲腳踏車道或加寬人行道等,使步行和騎車更安全,進而鼓勵國人多以這類方式出行。
他說:“我們能夠做到(減少用車,讓腳踏車道和人行道等設施更安全)嗎?應該可以,當然不是現在或明天,不過在20年內應該可以做得到。”
這場以華語進行的小組討論會是配合下一個陸路交通發展總藍圖的擬定工作而舉辦,邀讀者前來分享對我國陸路交通發展願景的看法。
活動獲得交通部支持,約50名公衆參與討論。許文遠和交通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高級政務次長馬炎慶是嘉賓,活動由《聯合早報》兼《聯合晚報》總編輯吳新迪主持。
預計明年出爐的陸路交通發展總藍圖,將著眼于2040年——即未來22年我國陸路交通的發展方向,其中最大的目標是鼓勵更多人減少用車,改以步行、騎腳踏車和其他個人代步工具,以及使用公共交通或德士、私召車等交通服務。
到2030年將有八條地鐵線
現在人行道上的腳踏車和踏板車騎士越來越多,我腿腳不好,走路比較慢,他們很快騎過我身邊,讓我感到緊張。我希望當局能爲腳踏車和電動踏板車另辟一條專用道,讓行人能安心走在人行道上。
對于下一個發展總藍圖是否包括建造新地鐵線,許文遠在訪談環節中指出,我國目前有五條地鐵線,到2030年地鐵網絡將擴大至全長約360公裏,共建有八條線。
他說,政府會繼續大力投資和津貼公共交通,並會根據需求和經濟能力探討是否興建更多地鐵線,但這也要看新選出的第四代領導班子是否受到國人的支持和歡迎。
“如果經濟做得好,領導層受到大家的支持,這個(行動黨中委會職務名單的)宣布很重要,一定要支持第四代領導班子, 使他們成功,整個國家成功,大家就會獲益。”
談及對20年後我國公共交通的願景時,許文遠相信無人駕駛車技術到時會相當發達,只要通過手機應用便能召無人駕駛車前往目的地,路上雖然還是有車輛,但他相信買車和駕車者必定大大減少。
出席討論會的其中一名公衆莊理明(48歲,經理)家住東部,每天開車到西部上班。但他表示,隨著我國地鐵網絡越建越密集,他已更願意減少用車。
“例如我去市中心都會乘搭地鐵,因爲有兩三條地鐵線可選擇,非常方便。只要地鐵網絡繼續擴大,而大多數的目的地都在距離地鐵站10分鍾步行範圍內,我肯定會更少開車。”
住在碧山、在湯申路上段工作的于展開(48歲,項目經理)則希望當局能建造更多腳踏車專用道。
“我想過要從家裏騎車上下班,但沿途沒有腳踏車專用道,我覺得不安全,不敢騎車外出,像歐洲很多城市就有完善的腳踏車道,新加坡在這方面還做得不足。”
偶爾須調高車資應付營運費 許文遠籲乘客體諒
政府承擔部分交通系統費用,乘客也須要幫忙分擔一部分費用,基礎建設統籌部長兼交通部長許文遠希望乘客能體諒偶爾須要調高車資的必要。
許文遠昨天在小組討論會上提出不同的情況,來解釋政府和乘客相互分擔公共交通建設和營運費的重要性。
營運費用每年多達幾十億元,許文遠指出,要求政府承擔這筆費用,乘客則不必付費的做法不可行。
另一個情況則是建設費用由政府承擔,營運成本則完全由乘客承擔。“不過車資也就會相當高,乘客會負擔不起,因此需要在這兩者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許文遠指出,我國的做法是由政府承擔部分營運費用,不過乘客也須要幫忙分擔一部分費用,因此才須要偶爾調整車資。
公共交通理事會不久前宣布,地鐵和巴士整體車資將在年底上調4.3%,以車資卡付費的成人車資每趟車程調高6分,年長者和學生優惠車資將調高1分。這是公交車資過去三年共調低8.3%後,首次上調。
許文遠指出:“一大部分的營運成本是因爲電力、石油價格一直增加,今年高到80美元以上,如果明年依舊那麽高的話就會很辛苦。”
許文遠搭地鐵出席討論會
許文遠昨天從楊厝港住家乘搭地鐵到大巴窯的報業中心出席小組討論會。他打趣地說,自己拿的是樂齡的優惠易通卡,“不論車程多遠,都是8角7分”。
許文遠日前到曼谷出席亞細安交通部長會議時,發現當地地鐵車資每趟超過1元,相較之下,即使不持優惠易通卡,我國的車資仍屬于“負擔得起”的水平。
他引述南洋理工大學的一項調查指出,與其他大城市對比,我國車資的可負擔性雖不是第一,但也排名第二。
爲塑造更優雅交通系統 公衆紛紛提建議
希望未來的公共交通系統可以更廣泛地使用科技。例如,在一些地鐵站安裝可折疊式的椅子,但只有持QR碼的孕婦、樂齡人士或有需要者可以掃描打開。這麽一來,既不會妨礙其他乘客,也不會被濫用。
出席小組討論會的公衆紛紛獻議,提出可如何塑造更優雅的交通系統的建議,使同行乘客和其他路徑使用者的出行體驗更愉快。
這是昨天活動的討論課題之一,有好幾名參與者指出,巴士車長的友善態度使他們的乘車體驗更愉快,他們也認爲乘客也應主動向車長打招呼示好,共同打造優雅的公共交通系統。
住在武吉知馬一帶的私宅居民葉瑞清(51歲,家庭主婦)說:“我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就常告訴他們,巴士來我們這邊很不容易,一定要對車長有禮貌也打聲招呼……就算車長不回應也不用怕尴尬,習慣是可以培養的,多打幾次招呼他認得你了,也會跟你笑一下的。”
馬炎慶籲國人發揮正能量
交通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高級政務次長馬炎慶在總結致辭時,呼籲國人發揮“正能量”,爲促成良好的社會風氣盡一分力。
他舉例說:“有些人就說,台灣和日本人比較有禮貌,而他們到這兩個地方旅遊時也會向其他人微笑和鞠躬。這是因爲受到了正能量的影響,我們也應該思考能怎麽發揮正能量影響周圍其他人,讓乘搭公交的體驗更美好也愉快,這是大家可以做到的。”
巴士夠方便,才會願意改用公共交通。
除了公共交通,也有公衆認爲,公路上也得進一步提倡優雅文化。
居住在景萬岸一帶的程天華(63歲,零售經理)工作地點在合樂路,通常會開車上下班,不過每個星期有幾次會改騎腳踏車。他說:“我對目前的腳踏車基礎設施還算滿意,但偶爾還是會碰到騎士和駕車者起沖突的情況。其實如果雙方都能夠有禮讓精神,就可以避免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