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海燕本月1日到福建進行訪問,她在總結此行成果時認爲收獲頗豐,但強調新加坡與福建的合作還有很多提升與探索空間,希望雙方下來能逐漸落實更多合作計劃。
福建與新加坡在文化傳承、民間往來、宗教信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一直有很好的互動,而宗鄉團體可以在這個平台上,幫助我國商家、企業家回到中國探尋商機。
本地的很多宗鄉團體憑借民間關系,相同的信仰、文化、價值觀、生活習俗等,已建立起聯絡網。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傅海燕認爲應吸引更多本地年輕企業家走進會館,借助會館這個關系網絡,組織更多訪問團到福建促進了解,加深認識,進而尋找機會。換言之是用民間的力量來提升合作的層面與深度。
她指出,年輕人以個人身份走訪福建企業是很難見到企業總裁或老板,但是由會館帶頭,並打著新加坡旗幟,會比較容易敲開對方的門。把大家組織起來會更有力量,聲音也更宏亮。
傅海燕本月1日到福建進行四天工作訪問,從政治、經濟、外交和文化等層面加深新加坡與福建的聯系。她在總結此行成果時認爲收獲頗豐,但強調新加坡與福建的合作還有很多提升與探索空間,這次的福建行只是一個起頭,希望雙方下來能逐漸落實更多合作計劃。
這次行程包括福州、泉州和廈門。傅海燕在福州會見中共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也在各市與當地市長和政府官員會面。
她在第一站福州參觀了位于三坊七巷的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苑,以及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的福建博物院。從福州前往泉州途中,她順道參觀了福州的江陰港,了解新加坡港務集團在那裏的發展情況。
借助會館力量打開更多門戶
在泉州時,她與世界泉州青年聯誼會新加坡分會暨新加坡泉州青年商會成員共進晚餐,了解他們赴閩考察的情況。由15人組成的考察團前後參觀了安海鎮的恒安工業城,泉州安通物流有限公司和晉江網龍網絡控股。
傅海燕告訴世泉青成員:“會館能做的是把大家組織起來,借助會館的力量來打開更多門戶,這樣做其實是在發揮集體力量,會更有力度。”
她承認想創業的本地青年可能會選擇上海北京或蘇州,甚至杭州,福建未必是首選,但她認爲福建的廈門、泉州也有很多商機,像晉江就有不少中國數一數二的運動産品,或生産紙巾尿片的大企業。
傅海燕也前往南安詩山鳳山寺,與新加坡聖公文化傳承委員會所率領的百多名信衆彙合,一同參觀迎神下山巡按賜福的熱鬧場面。
她告訴《聯合早報》,她知道詩山鳳山寺是聖公信仰的祖廟,卻沒想到每年還有這麽多新加坡人到那裏參加當地的廟會。她由此看到兩地老百姓之間的情感聯系和對祖輩文化的某種情懷,而廟與廟之間像兄弟般的深厚關系也讓她印象深刻。她形容這是一種很接地氣的民間關系。
訪問泉州時,傅海燕還去了本地抗日英雄林謀盛兒時住過的林路大厝,本地文化獎得主、南音推手丁馬成位于晉江的故居,以及她祖先位于泉州通政巷的祖厝。這是她第二次回到曾祖父住過的老宅,與自己的親戚敘舊。
傅海燕說,參觀林路大厝和丁馬成故居時又是一番新的體會,她發現早期華人移民不只是把家鄉的文化習俗帶到南洋,還把很多東西帶回祖籍地。他們離鄉背井後賺到錢會回鄉做貢獻,同時把外面的影響帶回家鄉,例如蓋房子時會注入許多南洋元素。
傅海燕也到漳州台商投資區參觀美珍香的工廠,了解這家本地著名品牌如何成功地進軍中國市場,另外還參觀廈門中科三安的植物夢工廠,了解福建三安集團如何利用光學來大規模種植蔬菜和中草藥。
港務集團在福州江陰港 采一站式無紙申報流程
新加坡港務集團參與了“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項目,而位于福州江陰港的港務集團也已采納物流網絡中的數據通道,即一站式或無紙式的申報流程。
傅海燕和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會面時提到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即在“一帶一路”基礎上銜接起“一帶”和“一路”兩條物流線,促成中國西部和亞細安國家直接連通。
“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還開啓物流網絡中的數據通道,即集裝箱抵達某個海港前,貨品數據已經預先傳到,加速貨品到港時的通關、轉運和配送程序。她告訴于偉國,新加坡港務集團有參與“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項目,于偉國聽後非常感興趣,認爲可以進一步探討這一項目。
傅海燕在總結福建行時說,她和于偉國的會談非常成功。她除了介紹了新加坡港務局在福州的投資,也引起于書記對明年春到河畔的關注。明年是新加坡開埠200年,春到河畔主辦單位准備邀請福州的藝術團赴新演出。
于偉國則提到新加坡一些企業如新科宇航在福建的實際投入,也提到新加坡的醫療改革。傅海燕說,他對新加坡的印象相當好,這對我們來說是件好事。她在和各個市政府領導人會面時也發現大家對新加坡的口碑還是很好。
打進中國龐大市場 美珍香不斷創新並保留傳統味
傅海燕在參觀美珍香位于漳州的生産線時,發現美珍香在大量生産肉幹以滿足中國龐大市場的同時也很重視保留傳統口味。爲了做到這一點,他們不斷有新的研發突破。
她舉例說,美珍香在廠房裏還是用碳火燒烤豬肉,還是把豬肉片放在竹網上烘焙,但在考慮到編竹網的人越來越少,便用鋼來制作烤肉網,並確保生産過程衛生安全。
傅海燕說,美珍香能在中國設點生産後供應全中國,銷售量達到新加坡的兩倍半,很令人鼓舞,特別是把新加坡那套生産程序帶到中國後依然保持高衛生水平,又能銷售到很大的一個市場,這對新加坡食品業具有啓發作用。
她指出,很多本地企業往外發展時只做銷售,再不然便是以特許經營方式拓展業務,但在這一模式下,很難管控品質和口味。
美珍香集團執行董事王陳山說,美珍香進軍中國市場時,發現自己的肉幹價格比當地貴了一倍,最後他們決定加強食品安全,以衛生質量而不是價格來競爭。這一策略取得成功,美珍香過去十年每年增長20%,從2001年的42間門店發展到目前的380間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