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八哥習性凶悍,對城市環境適應能力強,在本地成功“搶灘”,數量遠超越土生八哥。據新加坡自然學會鳥類研究組2017年常年鳥類普查,組員一天內觀察到的爪哇八哥是土生八哥的20倍。
農糧獸醫局過去兩年接到波東巴西居民申訴爪哇八哥(Javan Myna)造成噪音和衛生隱憂,上周四晚在該區首次嘗試撒網捕鳥,出動三輛吊秤車將巨網把樹網住,將回巢八哥困在網中,並灌入二氧化碳將它們人道毀滅。據當局提供的數據,波東巴西區約有2800只爪哇八哥。
爪哇八哥來自印度尼西亞爪哇和峇厘島,是本地最常見的八哥品種。一般相信,它們是自1920年由鳥類買賣被引進新加坡後,迅速在本地繁衍。本地自然愛好者進行的鳥類普查顯示,爪哇八哥不僅遠多于本地的家八哥(Common Myna),過去五年來,共四次在本地最常見鳥類排行榜上稱霸。
根據新加坡自然學會鳥類研究組的網絡博客資料,研究組去年3月5日在23個地點進行常年鳥類普查,觀察到的爪哇八哥有625只;本地八哥只有大約30只。
這項鳥類普查雖不是本地鳥類數量的統計,但從爪哇八哥和家八哥數量的差距,可見兩者的“地位”懸殊。
受訪的觀鳥愛好者指出,爪哇八哥凶悍又具侵略性,對城市適應能力強,除了樹上,也能在屋檐任何有縫隙之處築巢。家八哥的體積雖和爪哇八哥相當,也是雜食鳥類,但它一般對人類避而遠之,不夠“強勢“,導致它保不住“地盤”。
殘羹剩飯助長八哥繁衍
自然學會鳥類研究組副主席溫昌(60歲)說,爪哇八哥在本地覓食容易,也導致它迅速繁衍。他說:“小販中心常見殘羹剩飯擱在桌上,容易引來八哥。我們要控制八哥數量,或許要從檢討自身行爲做起。至于農糧局的新嘗試,我認爲要長期觀察才能做結論。畢竟,在一個地方減少八哥數量,少了競爭,會吸引其他八哥從別區飛過來。”
鳥類研究組科學顧問楊鼎立(34歲)說,爪哇八哥不僅在本地侵略土生品種的地盤,它也在馬來西亞、台灣等地繁衍迅速。“諷刺的是,它在自己‘家鄉’,即爪哇一帶,近年因大量被人們捕捉來飼養,在野生地區頗爲稀有。要控制它們在本地數量,我想到的‘另類’做法是將它們捕捉,再送它們‘返鄉’。”
據《聯合早報》報道,在國大飛禽基因組學實驗室的2015年數據中,有大約15萬到23萬只爪哇八哥在新加坡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