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8萬個遍布全國的藍色回收箱今年將逐步換上“新裝”,通過嶄新設計教育人們哪些廢物可回收。同時,國家環境局也將更新藍箱的回收物清單,一些物品如衣服,因常遭其他物品汙染無法回收使用,接下來不能丟入藍箱內。
隨著藍箱設計圖案更新,預計一些已安裝在預購組屋的再循環物垃圾槽的回收物標示圖,建屋發展局之後也會考慮更換。
環境局發言人受詢時告訴《聯合早報》,當局正在更新藍色回收箱上的設計圖。新設計料能在今年完成,屆時所有回收桶將逐步換上新設計。
發言人也透露:“可丟入藍色回收箱的可再循環物清單將不再包括衣服。這是因爲根據公共回收物收集公司的反饋,丟入藍箱的衣服一旦遭汙染,便無法再回收,只能當垃圾丟棄。”
本地家庭的廢物再循環率一直以來都偏低。前年,來自家庭的垃圾只有21%得以再循環,非家庭再循環率則爲76%。
根據環境局網站數據,新加坡去年産生的垃圾總量達770萬公噸,其中472萬公噸可再循環,全國整體再循環率爲61%。
擺放在全島各私人與公共住宅區內的大小藍色回收箱,由四家公共垃圾與回收物收集公司分區負責。
《聯合早報》早前跟隨其中一家回收物收集公司——勝科環衛的回收卡車前往公司的材料回收設施,了解這個設施如何處理藍箱中的廢物。據記者觀察,設施主要是將藍箱中還能回收的物品,分類放入專門囤積紙制品、鐵制品(鐵桶與易拉罐)、玻璃制品(玻璃瓶)、塑料袋與塑料瓶等的大型收集箱中,並未看見可囤積衣服的收集箱。
廚余和液體等倒入回收箱 衣物被汙染只能當垃圾處理
勝科環衛材料回收設施運營經理陳志文當時受訪指出,公衆將衣服等丟入藍色回收箱內,按理說應該能回收。
“但由于也有人將廚余、水等丟入回收箱內,導致這些衣服被汙染,髒亂不堪,實在不適合回收處理。”
目前,所有回收箱主要是通過醒目的綠、藍、紅與黃色圖案,清楚告訴公衆可分別將玻璃、紙張、塑料品與鐵制品等丟入藍箱。回收箱的側面也印有打鈎和打叉的圖案,列明可將舊衣服丟入回收箱內,但不可丟入紙巾、食物包裝和陶瓷品等。
設有再循環物垃圾槽的預購組屋,也按照現有設計圖制作標牌,貼在這些新組屋每層樓的再循環物垃圾槽上方,讓居民一目了然。
本報日前走訪數個設有這類再循環物垃圾槽的預購組屋,發現雖然標牌上印著公衆可將舊衣物丟入回收槽的圖案或文字,但這麽做的公衆並不多,因爲大多數居民擔心回收槽裏的其他物品會弄髒衣服。
曾將舊衣物丟入回收槽的居民李珍妮(53歲,行政人員)說,她以前一般都是將舊衣服送給慈善機構,自從搬到設有再循環物垃圾槽的預購組屋後,看見標牌上寫著也可將衣服丟進回收槽內便偶爾這麽做。
當李珍妮知道丟入回收槽的衣服常被弄髒,當局也將更換回收設計圖時,她說:“希望當局能盡快更新這些回收設計,免得有人跟我一樣白白浪費了還能穿的衣服。”
環境局發言人籲請公衆將可回收使用的衣服捐給慈善機構,同時也希望公衆不要在藍色回收箱內丟入食物與液體,以免汙染箱內的其他回收物。
公衆可將舊衣服捐贈給新加坡救世軍、新加坡智障人士福利促進會商店,以及觸愛社會服務的商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