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發局發布的數據顯示,若不包括生物醫藥制造,1月份制造業産值同比減少5.9%。經季節性調整後,1月份的制造業産值環比增加0.9%。若不包括生物醫藥制造業,則減少0.4%。
我國今年1月份制造業産值受中美貿易戰和疲弱的外部經濟環境影響,同比下跌3.1%,是自2017年12月以來首次出現萎縮。受訪經濟師認爲,若中美貿易糾紛圓滿解決,制造業活動有望回升。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昨天(2月2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若不包括生物醫藥制造,1月份制造業産值同比減少5.9%。經季節性調整後,1月份的制造業産值環比增加0.9%。若不包括生物醫藥制造業,則減少0.4%。
1月的制造業表現符合路透社一項分析師調查的萎縮3%的中位預測。根據路透社的資料,這次的跌幅是自2016年7月以來最大的一次,當時的制造業産值下滑3.3%。
在各個行業中,1月份産值增幅最大的是交通工程業,同比增加20.2%。
交通工程業各項領域的産值都有所上升,其中以海事與岸外工程産值的擴張幅度最大,同比達到26.9%,這有賴于岸外項目和造船與維修項目增多。航空業的商用航空維修與保養工作增多,産值擴張17.4%。
排在第二位的是生物醫藥制造業,産值同比增加10%。在活性制藥成分和生物産品産量增加的帶動下,制藥産值擴張13.5%。醫藥科技産品則隨著出口需求增加而上升1.5%。
一般制造業和化學業也有不錯的表現,分別上升3.2%和2%。
反之,電子和精密工程的産值則分別滑落13.7%和15.7%。
大華銀行經濟師顔聖充指出,導致制造業産值下滑的原因有三。除了中美貿易糾紛、全球科技業放緩等導致區域制造業活動減少的外部因素,去年1月的制造業産值擴張18.4%也形成較高的比較基礎。
他預測,今年全年的制造業産值將增長3%。
美國總統特朗普預計中美會在近期內達成協議,並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海湖莊園會晤,爲黯淡的制造業前景帶來一絲曙光。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師蔡學敏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若中美能在數月內達成貿易協定,我國下半年的制造業可能複蘇。中美貿易協議將能重新促進投資與貿易活動,反之,制造業萎縮的情況可能延長。”
他指出,與貿易有關的服務如批發貿易、交通和倉儲,也可能隨著制造業下滑。
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也有類似看法。她說,接下來幾個月的制造業增長可能維持疲弱,進而拖累今年首季的國內生産總值增長,尤其是受農曆新年影響而增長緩慢的2月份。
她認爲,除非中美快速達成解決方案,否則區域制造業和貿易活動將依舊疲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