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一架飛機的雙引擎,羅文才形容這是衍生産品和證券扮演的角色。他說:“盡管不是最理想,如果一架飛機的一個引擎壞了,還能靠另一個引擎飛行,它的當務之急是找到降落的地點。如果兩個引擎都能運作,自然是更理想。”
這兩年,市場總是聚焦討論在我國首次公開售股(IPO)的公司減少、集資規模縮減,新加坡交易所首席執行長羅文才思考的卻是如何打造成一個讓更多投資者參與的國際多元資産交易所。
羅文才于2015年中出任首席執行長,目前是執掌新交所的第四年。羅文才以“有趣、令人振奮”形容過去三年多的經曆。
請他列舉值得紀念的幾件事,羅文才說是確立新交所爲國際多元資産交易所的地位,以及將新交所打造成亞洲最大和最多元的外彙交易所。
根據新交所1月份發布截至去年底的2019財年第二季業績,衍生産品(derivatives)業務連續兩個季度創下營收紀錄,超越了證券與固定收入業務。與去年同期相比,後者的營收占比由接近五成,滑落至四成以下。
衍生産品與證券 是帶動增長雙引擎
這樣一來,衍生産品會否逐漸成爲新交所的主力業務?
享受觀察市場趨勢的羅文才說,要回答這個問題前,得先從全球經濟著手。
他說,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之後,市場經曆11年至12年的低利率時期,有些甚至是零或負利率。過去兩年,市場談論的是全球經濟同步增長,現在大家擔心的是同步放緩。
羅文才認爲,這意味著市場很可能再迎來另一個10年的低利率。“在低利率環境中,要獲得不錯的投資回報不容易。”
這與一家交易所是息息相關的。“你要的不只是股票市場,而是更多讓投資者參與的其他途徑,衍生産品是其中之一。”
就如一架飛機的雙引擎,羅文才形容這是衍生産品和證券扮演的角色。
他說:“盡管不是最理想,如果一架飛機的一個引擎壞了,還能靠另一個引擎飛行,它的當務之急是找到降落的地點。如果兩個引擎都能運作,自然是更理想。”
在羅文才看來,衍生産品和證券是共存的。他進一步說明:“若要我形容這架飛機的機身,那就是我們的其他業務,包括市場數據、指數産品以及固定收入等。”
至于他是否預見衍生産品業務持續擴大,羅文才回答說:“它將和股票市場一同增長,只不過是我們的衍生産品業務所提供的資産類別更多元,包括外彙和大宗商品。”
從數字來看,新交所的衍生産品業務的確是節節攀升。上個月25日,單日交易量就達到287萬張合同,刷新紀錄。
今年1月份,新交所的美元兌離岸人民幣期貨交易高達730億美元(約987億新元),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多,同樣刷新紀錄。
集資途徑不是只有IPO
無可否認的,近年在本地新上市的公司和集資規模有減少的迹象。
咨詢公司德勤(Deloitte)的數據顯示,新加坡去年共迎來15個IPO,籌集的資金7億3023萬元,與前年相比跌幅達84%。
與2016年相比,去年的集資規模也減少了接近68%。
羅文才說:“IPO是重要的面向,但你不能忽略整體集資能力。第一上市很重要,第二上市和二級集資也很重要。”
他指出,不少在本地第二上市的公司擁有不錯的市值。“很多時候,它們大多數的交易量都是在我們這裏交易的。”
根據新交所提供的資料,過去四年透過發行附加股、配股等方式進行的二級集資(secondary fundraising),規模大約介于60億元至100億元,平均是IPO、反向收購(RTO)等的三倍以上。
此外,截至今年1月底,逾3400只債券在新交所挂牌交易,發行規模超過1.3萬億美元(約1.77萬億新元),發行者來自50個國家。
羅文才說,新交所爲不同的集資和投資需求,提供不同途徑和資産類別。“這是我們過去幾年展開的路徑,我們會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努力。我們也會和不同夥伴建立聯盟或合作關系,繼續提升在全球的能見度。”
嘗試與不同交易所合作 希望建立更好市場流動性
過去一年半,新加坡交易所陸續在美國的芝加哥、紐約和三藩市開設辦公室。
同時,新交所嘗試與不同交易所合作,希望建立更好的市場流動性,包括去年初宣布後來卻擱置的新馬兩地股市直通車。
這項計劃仍懸而未決,也許較有可能盡早落實的是與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NSE)的合作。
去年新印的交易所因爲一項印度股市指數衍生産品發生糾紛。羅文才透露,雙方已經向各自的監管單位提交聯合建議書。“我們認爲,可爲兩邊的衍生産品市場建立連接。”
目前,兩個交易所各自爲投資者提供衍生産品合同,投資者也必須是兩邊的交易會員。
新交所另外與納斯達克(NASDAQ)及以色列特拉維夫證券交易所(Tel Aviv)合作,希望吸引當地的公司到合作夥伴的交易所上市。
去年,新交所開始允許公司以“兩級投票制股份結構”(dual-class shares,簡稱DCS)上市。
至于以上努力的成果,羅文才僅說:“有公司表示有興趣。”
新交所下一個10年 將由科技主導
今年是新交所成立20周年。展望新交所的下一個10年,羅文才說:“科技會持續改變金融市場以及人們投資、集資和管理風險的方式。”
新交所已經開始研究如何運用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改善工作流程以及深入觀察市場,包括研究各種交易行爲和偵查詐欺。
羅文才說,或許有一天交易所不再需要沉重的實體數據中心,而是使用雲端科技,根據交易需求隨時調整數據容量。“這一切當然言之尚早,但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