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有時低估宗教極端分子的激進思想,對社會不同群體的可能損害。激進思想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對其他社群的看法,可能使社群之間失去同理心,把用不同方法去傷害別人的事合理化,無助于我們維護宗教和諧。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政策研究所(IPS)高級研究員馬修博士說,作爲社會的一分子,我們應有立場,不該提供宗教極端分子一個平台(不論是線上或線下),即使我們知道那些要接觸激進思想的人,會設法找到這些激進思想。
他說,近幾年來,政府一直堅持這個立場。當本地或海外的宗教領袖談論其他社群,指他們是敵人或嘲笑他們時,政府已采取行動對付。他相信多數新加坡人也支持這樣的立場,研究報告就顯示有超過97%的人認爲宗教領袖應對其他的信仰更加敏感。
他說,宗教團體也應教育他們的信徒,爲何須拒絕這類激進思想,讓信徒知道宗教組織在和諧的環境中發展最好,挑起對其他宗教團體的敵意毫無益處。
對一半受訪的年輕人不反對宗教極端分子在網絡或社交媒體發表激進言論的趨勢,非政府組織Whitehatters創辦人莎拉尼(44歲,律師轉介服務公司董事)則感到擔心。“這類思想一經自由發表,容易在網絡上取得的話,會把激進思想‘正常化’,影響我們脆弱的社會結構。”
Whitehatters自2017年起主辦一系列名爲“問我任何問題”(Ask Me Anything)對話會,每次對話會圍繞某個宗教爲主題,任何人都可以參加,甚至提問敏感的宗教問題。
莎拉尼指出,我們不能把現有的宗教和諧視爲理所當然,必須不斷努力,才能確保所宣揚和實踐不僅是寬容,而是誠心接納個別宗教的不同。
“但我們也必須實際一點,認同激進思想和看法是無法被阻止的。我們因此得更加努力,多與其他人溝通,不必開罪人,膽敢發問。唯有通過溝通,才能促進了解,也才能作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