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城市學習體驗計劃下,每年超過1000名理工學院學生會到16家公私營機構,體驗和了解我國在發展未來城市項目遇到的真實挑戰。高年級學生將有實習機會,參與解決問題,掌握從事未來經濟所需的知識與技能。
五所理工學院將于本月中旬首次推出未來城市學習體驗計劃,供學生實地探訪並參與我國城市解決方案的機會,鼓勵他們以未來經濟爲職業志向。
教育部長王乙康昨早在教育與職業輔導(Education and Career Guidance,簡稱ECG)研討會上宣布以上計劃。南洋理工學院、義安理工、共和理工、新加坡理工和淡馬錫理工與商界和政府機構聯手,共同培養下一代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專業人才。
在此計劃下,每年超過1000名學生會到16家公私營機構,親身體驗和了解我國在發展未來城市項目時遇到的真實挑戰。高年級學生將有實習機會,參與解決問題,掌握從事未來經濟所需的知識與技能。
陸路交通管理局、新加坡食品局和安德科技有限公司等首批參與計劃的機構代表,將和學生分享工作經驗,提供職業指導。
牽頭這項計劃的義安理工學院院長鄭文輝說:“未來城市學習體驗計劃(Future City Programme)讓年輕人與打造新加坡未來城市的機構交流。通過這些交流,我們希望他們能圍繞未來城市開展自己的事業,在開發創新解決方案的過程中,爲國人生活帶來改變。”
王乙康在致辭中說,未來城市學習體驗計劃等教育與職業輔導項目爲學生提供了更多接觸業界的機會。“這是一項有趣的計劃,因爲它讓學生了解到工程、數據分析、信息技術和設計如何應用在一項多學科項目中。”
他將教育與職業輔導比作生活中的指南針。“我們都需要指南針爲我們指明意義最深,最能實現我們願望的方向。”
但王乙康坦言,自己是年過四旬才找到人生志向。他和研討會近600名從事教育與職業輔導的工作者分享,他曾錯誤的以爲讀書時成績最好的數學是他的志向,導致踏入職場後陷入迷茫。直到積累足夠工作經驗,才發現自己所愛的是公共服務。
學生很難在年輕時就找到志向和職業目標
王乙康以個人經曆說明,“學生很難在年輕時就找到他們的志向和職業目標,但希望教育與職業輔導可以讓他們開始思考(志向)”。
教育與職業輔導是教育部課程之一。目前,教育部爲中學生安排了16至20小時的教育與職業輔導,工藝教育學院與理工學院學生的課時則延長至40至60小時,重點也從職業探索過渡爲職業規劃。
王乙康提及,設在教育部、各工教院與理工學院的教育與職業輔導中心輔導員去年共爲1萬4000名學生提供支援,這一數字比2017年增加四成。
即使教育與職業輔導不能幫助到每一個學生,但他認爲,“它有助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幫助他們識別各自長處,給學生一個大概的想法,究竟哪類工作給他們帶來最多歡樂”。
義安理工生物醫藥工程二年級學生張彥告訴《聯合早報》,他計劃在未來城市學習體驗計劃下,到樟宜綜合醫院參觀學習。“希望能了解醫院的運作方式,並在三年級時做我最有興趣的矯正學(prosthetics)實習。”
王乙康坦言,自己是年過四旬才找到人生志向。他曾錯誤的以爲讀書時成績最好的數學是他的志向,導致踏入職場後陷入迷茫。直到積累足夠工作經驗,才發現自己所愛的是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