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活入夜後和周末的CBD?
除了引進更多常住人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嘗試把社區活動、體育活動搬到CBD,爲入夜後和周末的中央商業區制造人氣,增添另一種魅力?
我想,沒有多少人還會記得烏節路從2006年開始,在每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夜晚舉辦烏節路深夜購物活動(Late Night Shopping at Orchard Road),讓消費者能在商場裏購物至晚上11時或更遲的活動。
如果你不是夜遊者,你或許也不知道位于市區內的客納街(Club Street)、安祥路、沙球朥路(Circular Road)、連城街(Liang Seah Street)和小印度及甘榜格南一帶,每個周末傍晚在限定時段內成爲可供舉辦娛樂消遣活動的無車區。
多年來,政府費盡心思爲我國市區多個地點制造夜生活,讓這些黃金地段在入暮時分也能生氣勃勃,大放異彩,可以像個大磁鐵般吸引人潮。然而,即使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動,想靠它們帶動入夜後市區的人氣,但效果終究不如預期。我國市中心依然在過了下班時間或商店打烊後就一片燈火闌珊,熱鬧不起來。
上個星期,2019年發展總藍圖草案出爐,其中一大方針就是增加中央商業區(CBD)的住宅功用,讓它不僅是個工作的地方,也能是個充滿活力的生活和娛樂地點。這算是政府在近年致力于振興中區都市活力方面,最具規模和策略性的舉動。
政府決心重振中區的都市活力是因爲我國的土地資源極爲有限,而中區又是我國的黃金地段,基礎設施最爲發達,必須善加利用,時時增加新功用,使到利用率能有所提升。如果中央商業區只是個讓人在白天工作的地方,就如租來的一部德士只做早班,而夜晚卻停放一邊,既達不到經濟效益,資源也就這樣浪費掉了。
再說,旅遊業是我國一大經濟收入來源,把遊客密度最高的中區塑造成一個更精彩的娛樂地帶,對到本地的旅客來說,也多了景點選項,有助提高本地旅遊業的競爭力。
然而,僅僅在市區興建更多新住宅,提高常住人口,就能爲市區注入都市活力嗎?
烏節路算是個人口密集的高級住宅區,這條購物街的四周都有公寓、酒店林立,不也是每天晚上10時不到就明顯人煙稀少、熱鬧不再?
香港曼谷夜生活精彩
多年來,烏節路的商家一直在努力爲購物街在夜晚吸引更多人潮,但都屢戰屢敗,不管是設立24小時營業的飲食街知新走道(Discovery Walk)或者是每月舉辦一次的夜間步行街(Pedestrian Night)等計劃,多半不是反應不佳喊停就是胎死腹中。
香港的銅鑼灣或彌敦道在午夜時分仍然人頭攢動、燈火輝煌;人們不是在吃宵夜就是在唱K,有些還特別喜歡在夜間逛藥妝店、流連咖啡館、上健身房。我曾好奇地問居住香港的朋友,爲何他們市區的夜生活可以如此精彩。他的回應讓我恍然大悟,原因是港民的住所一般都狹小不堪,造成他們工作了一整天,下班後都不想回家承受壓迫的四壁,所以都習慣在外用餐,飯後再找節目,然後才回家洗澡、睡覺。
反觀我們新加坡人,一般住的房子,即使是組屋也可說是寬敞多了,所以大多數國人都甯可工作後盡早回家窩在房子裏,舒舒服服的享受宅男宅女的居家生活,也不願在外消費、消磨時間。原來,香港市區夜晚的繁華跟居民房屋的平均面積大小有關。
再看看東南亞另一個購物天堂泰國,位于市中心曼谷的商業購物區暹(Siam)也是亞洲一大不夜城,每晚,那裏的大商場打烊後,四周舉辦的夜間流動跳蚤市場、大型戶外演唱會、美食夜市等活動,都能讓夜遊的人潮繼續玩樂到淩晨時分。雖然這個購物區坐落于素坤逸(Sukhumvit)的黃金區,爲高檔住所聚集地,但是夜遊的族群還是以旅客居多,因爲曼谷的旅遊業發達,每年吸引的旅客人數超過3000萬人次,比我國旅客人數多出幾乎一倍。說穿了,支撐曼谷夜間活動大部分需求的並非當地人,而是外地旅客,跟居住在市區內的人口數量沒多大關系。
新加坡是個彈丸小國,即使不住市區內,從島國各角落前往市區消遣娛樂,距離根本不成問題。
由此可見,若政府想讓CBD展現更精彩的夜間魅力,不能單純從市區規劃、住宅政策著手。畢竟,市中心的活力是靠很多其他因素孕育而成:本土文化、旅遊業成熟度、娛樂業的開放度、人口概況等都有關系,不是簡單地把人口引入市區,都市活力就可自動産生。
須能反映出多元的群體
每天穿梭市區的人流包括本地人、外地遊客、到我國公幹的外地人、在本地工作的外籍人士等。這些來自世界各個角落、不同背景的人在交流著,這也是形成市中心活力的一大源頭。相對地,市內的活動與景點等,必須能反映出這多元的群體、文化和國籍。爲了能更持續性地保持市區內的活力,推動娛樂與藝術活動也是重要的一環。因此,我國在引進藝術、娛樂活動和體育活動方面就必須持開放態度,否則就會削弱都市色彩。
當然,新加坡也有讓外國旅客發出“嘩”聲的“景點”,例如每天晚上在濱海灣水面上上演的“光影盛宴”。這個水幕燈光秀,從不同角度展示了新加坡作爲一個多元文化社會,從一個普通海濱小城成長爲國際化都市的發展曆程。
這是我至今最喜歡的景點,喜歡在周末時與家人或朋友“到此一遊”,把自己當做遊客,樂在其中。有外國朋友甚至還形容濱海灣的水幕燈光秀,比拉斯維加斯百樂宮的燈光秀和香港碼頭的燈光秀還精彩。
濱海灣區與CBD對比強烈
光影水舞秀確實每晚吸引不少遊客觀賞,周末更是擠得水泄不通,整個濱海灣區顯得熱鬧非凡,然而,它的精彩缤紛與對岸格外冷清的CBD卻成了強烈的對比。
如何激活入夜後和周末的CBD?除了引進更多常住人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嘗試把社區活動、體育活動搬到CBD,爲入夜後和周末的中央商業區制造人氣,增添另一種魅力?例如在CBD 設立大小廣場,發動社區俱樂部、社團或慈善團體把定期戶外活動搬到CBD舉行,打氣功、跳排舞、跳健身操、交際舞或霹雳舞,凡能強身健體的活動都行。參與者的活力和熱情也許可感染其他民衆,使到前來共舞健身的人越來越多,久而久之,CBD就會成了一個最美麗的大型體育場。
再說,我國的CBD街道也很適合夜跑或騎行活動,鼓勵體育團體、夜跑族和騎行者組織夜跑團,下班後一起來運動,無論哪個階層的國人、在本地工作或求學的外籍人士、旅客都歡迎加入。這樣一來,大家不但能善用CBD的基礎設施,還引進運動活力,讓原本冷清的街道在夜幕下變成一道充滿活力的風景線。
要讓CBD褪去高冷的光環,披上一層五光十色的外衣,再華麗轉身變成最美麗最有活力的健身房,必須有人帶頭推動,不可能一蹴而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