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年1月1日以前報讀不再受承認醫學院或已在那裏就讀的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將不受檢討影響。只要符合條件,並在畢業後成功受聘于醫理會承認的醫療機構,這些學生回國後仍可注冊行醫。
林子恒 報道
衛生部大幅削減我國承認的國外醫學文憑,明年1月1日起,受承認的外國醫學院從160所銳減至103所。被去掉的醫學院來自20個國家與地區,包括中國大陸、台灣、日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以色列和印度。
當局表示,這一輪的檢討是爲了確保外國培訓醫生的素質,同時也考慮到本地培訓的醫生人數逐漸增加,引進外來醫生的需求已不如以往大。
衛生部和新加坡醫藥理事會昨天發表聯合文告說,爲適應國人不斷演變的醫藥需求,並確保外國培訓醫生符合本地標准,醫理會定期檢討受我國政府承認的國外醫學院文憑。
在最新一輪檢討中,醫理會決定不承認57所醫學院的文憑,衛生部已接受醫理會的建議。這是衛生部和醫理會時隔10年後,再次檢討受承認的國外醫學院名單。
在最新除名名單上的醫學院,包括澳大利亞的南澳弗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日本北海道大學、中國大陸的中山大學及浙江大學、台灣的長庚大學、英國阿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等。
當局表示,檢討工作考慮到外國醫學院的國際及國內排名,以及有關醫學院注冊醫生在本地行醫的表現。
當局也強調,在明年1月1日以前報讀不再受承認醫學院或已在那裏就讀的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將不受檢討影響。只要符合現有條件,並且在畢業後成功受聘于醫理會承認的醫療機構,這些學生回國後仍可向醫理會注冊行醫。
我國是從2003年開始檢討外國醫學院名單,至今已進行六輪檢討。當時,爲了疏緩本地醫院人手短缺,以及讓更多初級醫生有時間完成專科訓練,我國逐漸擴大受承認的海外醫學院名單,從原來的約20所猛增至目前的160所。
隨著我國在2005年和2013年分別成立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Duke-NUS)和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再加上原有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這三所醫學院每年招生人數從2010年的300人,增至去年的約500人。
聯合文告說,本地各醫學院招生人數的增加將在2023年見效,屆時,我國對外地培訓醫生的需求將逐步穩定,我國也將能打造足以應付老齡化社會醫療需求的本地核心團隊。
醫療政策顧問林方源醫生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分析,最新檢討不會對醫生供應造成太大影響,因爲目前仍有103所醫學院受承認,足以應付我國的醫療需求。
他指出,削減受承認海外醫學院並不是內視或奉行保護主義的舉措。“大多數外國培訓醫生都是海歸新加坡公民,新加坡的醫療注冊體系也是全球最開放之一。”